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厦门:巷口有舞台 街角来“竞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厦门:巷口有舞台 街角来“竞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0-25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金秋时节,徐徐晚风带来丝丝凉意。家住厦门湖里区的陈琼,晚上七点准时下楼,去欣赏街头的音乐会。

  陈琼是个音乐会迷。过去为了方便实时掌握优质演出讯息,光手机里相关的App就装了6个。她说:“自去年开始,家门口定期举办音乐会。街头音乐会的品质一点不输于小型演出。音乐会上常常能发现粉丝数量几十万的网红音乐人、乐队驻场,有时甚至能遇见专业歌手、原创制作人。”身穿轻便运动服,往家楼下的草坪上一坐,陈琼就开始了她的幸福时光。她说:“下班听听音乐会,释放工作压力,抚慰疲惫的心,好不自在!”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街头艺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已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更有艺术。近年来,厦门致力于推动街头文化工作,为街头艺人施展才华提供平台,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将优秀的街头艺术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名片。

  “流浪歌手”持证上岗

  来自东北的孙治平,自称是“流浪歌手”。两年前,他开始在鼓浪屿上持证上岗。“报了名,经过考核后被录取、持证上岗,整个过程对我而言像做梦一样,我的努力换来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孙治平说道。

  近年来,厦门各区文化馆纷纷开始招募和选拔街头艺人,民间高手各显神通,带来形式多样的表演。乐队表演、闽南语弹唱、传统篆香、讲古……厦门刮起了一阵街头艺人“选秀”热潮。通过“选拔+考核+培训”的模式,这些街头艺人实现了持证上岗。通过对其表演时间、表演地点、音响音量,以及着装、表演曲目等细节提出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街头表演行为,提升了表演水准,增加了街头艺人收入。

  来自重庆的游客迟昭君说:“走在厦门中山路绽放三角梅的街巷口,悠扬的西洋管弦乐余音缭绕;沿街小摊,一片小小的棕叶在棕编手艺人手里化作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驻唱乐队与游客频频互动,街头艺术让厦门这座城市的美更精致、更有层次、更有温度。”

  音乐爱好者与职业选手同台竞技

  近年来,随着街头艺人管理工作的推进,厦门街头艺人点位越来越多,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不少有艺术才能的市民们看着心痒痒,也想上台“露一手”。

  当前,厦门街头文化系列活动·市民大舞台在各区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此次活动招募对象不限年龄,不限性别,表演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类、戏曲曲艺类、杂技魔术类、绘画创作类及其他适合进行街头表演的群众艺术载体。该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活跃了厦门街头的文化艺术,壮大街头文化艺术表演队伍。

  在此次集美区街头艺人招募评选活动中,47岁的集美区后溪人黄境沧脱颖而出。黄境沧不仅是厦门快1线BRT的驾驶员,还是一名答嘴鼓非遗传承人,擅长多种乐器。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日前的活动现场百余名民间音乐爱好者,在古地石广场齐声唱起周杰伦的歌,共同追忆青葱岁月。

  每周六晚,在古地石广场都会上演周末主题音乐会。音乐爱好者陈奕雯说:“演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每逢大牌明星歌曲专场,围观群众都突破500人。有不少围观群众还会打开手机闪光灯,跟着一起唱。”

  打造优质街头文化品牌

  近年来,厦门致力于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化艺术品牌,打造一批有温度的街头特色人文艺术景观,为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动能。

  近期,“街艺福见 因乐相逢”第十五届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街头音乐季在厦门举行。该赛事已成为闽南语歌曲乃至闽南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本届赛事持续聚焦闽南语原创音乐,首次采用“闽歌唱作人+街头展演”模式,让闽南语歌手们走向厦门城市街头。

  赛事采用“以赛带展”的形式举办总决赛,赛事20强选手携原创音乐走向中山路、鼓浪屿等历史文化街区,沙坡尾、曾厝垵、白鹭洲、山海健康步道、集美学村、澳头艺术小镇等公园景区,共组织开展了19场闽南语街头音乐展演,让市民在逛街游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闽南语音乐的魅力。

  根据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的《关于发展街头文化丰富文化供给工作的总体方案》,厦门还将进一步发挥市、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团体及文化协会的作用,组织专业文艺人才率先以志愿服务方式参与街头文艺表演,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各类民间文艺团体、文化资源服务机构参与街头文化的演出,扩大街头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群众文化活动。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5日 09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