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让新时代“大先生”竞相涌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让新时代“大先生”竞相涌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1-01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周兴海(淮阴工学院讲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根本遵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支撑和托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所谓“大先生”,何为“大”?笔者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指信仰高。立德树人者,要时刻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时刻铭记“为谁培养人”的职责使命。二指学识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传播新知、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置身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信仰,还要有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视野以及对现实社会与科学前沿的敏锐感知力,并且要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指修为深。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新时代“大先生”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宽广胸襟、仁爱之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立志培养更多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曾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教师代表,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优秀援疆教师孟二冬教授、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灯火的黄大年教授、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乡村女学生的张桂梅老师等。这些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育人者,要自觉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并不断发扬光大,增强作为“先生”的责任与担当,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将个人选择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新时代“大先生”竞相涌现,教师群体自身首先要自律自强,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全社会应为新时代教师成才发展提供并将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如积极推行梯级培育制度,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完善考评体系,避免单一评价和“一刀切”现象,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相关服务,丰富并畅通其自我提升和发展渠道等。教育事业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光明。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们需要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更需要培育能够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时代“大先生”。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有学识、有德行、有奉献精神的“大先生”享有更多的获得感,相信人人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生动局面自会形成。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1日 02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