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发挥教育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1-08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南京大学】

  作者:谭铁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集中阐述,并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科技和人才事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教科战线的殷切期望。在今年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勉励我们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着力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南大智慧与力量。

  一是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集中进行专章论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既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又强调了三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重要作用。

  这一论断体现了鲜明的系统思维,是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二十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体现出对时代发展特征、未来发展关键的深刻洞察,是一个重要理论创新。这一论断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够准确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有利于更好打通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是一个重要制度创新。这一论断体现了鲜明的世界眼光,是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战略举措,是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的重要先手棋。

  二是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这一论断既充分说明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地位,又赋予三者各自不同的历史使命,构成了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与实践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而教育是根本。因此,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充分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支撑作用、建设教育强国的具体要求。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一系列举措。要从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事关根本和全局的科技问题的研究部署,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新理念新举措,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全方位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三是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的实践要求。南京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这一论断的实践要求,加快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具有中国特色、南大特质、时代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高质教育支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办学治校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造“三全育人”新模式,打造“五育并举”新格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社会担当、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提供创新成果支撑。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作用,创新科研组织,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着力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推进新工科建设,推动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精心组织“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建设一流教学科研队伍,提供战略人才支撑。通过实施“擎天计划”等政策措施,不断培养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流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对各层次各领域人才的政治吸纳与政治引领,让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8日 05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