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㉘】“红色水西”赓续鱼水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㉘】“红色水西”赓续鱼水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1-23 02:50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㉘】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于曈

  “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80多年前,在苏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粟裕在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勉励自己和战友。

  20世纪30年代,中华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践踏。金瓯残缺、山河饮恨。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与国民党二次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1938年,按照中共中央指示,部分新四军从皖南挺进苏南,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㉘】“红色水西”赓续鱼水情

江苏省溧阳市水西村村容村貌。光明图片

  江苏溧阳水西村,当时正处在国民党控制区与日伪军侵占区的中间地带。这里丘陵蜿蜒,水网纵横,群众基础好,陈毅、粟裕就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设在这里,作为新四军军部的派出机构,统筹苏南新四军开展游击战。

  驰隙流年。今天的水西村是什么样子?

  一个秋日的午后,记者来到水西。无垠稻田里,秋风卷着稻浪翻滚着涌向远方。一方方荷塘中,莲叶高举,莲蓬硕硕。沿入村公路徐行,一座明清祠堂矗立眼前,这,便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祠堂,已有些陈旧,木质窗棂、石板铺地。屋内的陈设也很简单,许多房间仅有一桌、一椅、一木床而已。然而,当年生活在这里的志士,却写下了一章又一章气吞山河的“诗篇”。

  “新四军进入江南第一战,粟裕带领先遣部队在镇江西南韦岗伏击日军,大获全胜。陈毅为此欣然命笔:‘故国旌旗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馆长张燕将那段峥嵘岁月细细讲来,“就像一声惊雷,新四军到来的消息,在敌占区炸开!敌后烽火一经燃烧,便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苏南新四军经历了大大小小近五千次战斗,共歼日伪军约四万人。”

  “这辉煌战绩的背后,是这支军队面临的重重困难!”张燕感叹,“在敌后,新四军不仅要面对日伪军的扫荡,还要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做斗争。夹缝中求生存、夺胜利,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在重重困难中,新四军开展游击战屡建奇功,除了战术灵活、机智勇敢,还靠什么?民众。

  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伟力的深厚根源。他们支前、参军,让新四军立于不败之地,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被粟裕将军推崇的保尔,有句名言:‘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无论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始终为人民幸福而战斗。”张燕讲起一段往事——

  1941年,苏南老百姓中突然蔓延一种怪病——不少人腹泻、呕吐,乃至严重脱水。原来,是日军在河水中投放了霍乱细菌!新四军迅速组织医疗队,摸索治病药方,在激烈的战斗之余,不顾自身安危,想尽一切办法,为老乡打针、送药。正是这样的血肉亲情,让这支共产党的队伍在短短两年间就迅速壮大起来,从四千人扩展到一万四千人。

  “人心换人心,鱼水情意深。”这是党领导新四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之钥。而“心中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的红色传统,今天仍然在水西党员干部中传承赓续。

  在水西村,记者见到老支书李乾春。老人常说一句话:“乡亲们心里盼的,就是我们干的!”

  水西村水塘多,但前些年,村民养鱼“单打独斗”,销路不畅。“鲢鱼长到三四斤,口味最佳,但买家没着落,就积压在水塘里。成本高、回笼资金补不上,老乡愁得慌。”

  李乾春费尽心思,终于琢磨出了门道——规模化!

  他带着40个乡亲,起早贪黑,把村里零星鱼塘连成片,扩大到1600亩。“那时候,大家都‘长’在鱼塘边——修鱼池、下鱼苗、供饲料……为了打开销路,我们跑遍了附近大小饭店,上门推销。”

  一声声的推介,一串串的脚步,愣是将水西村的鱼货变成了品牌,如今供不应求。

  水西村传统作物是水稻。但村民各种各的田,品种不一,施肥、打药全凭经验。乡亲们一年到头扎进田里,汗水没少流,收益却不多。

  怎么办?退伍军人芮小忠与老党员崔荣付牵头成立了稻米合作社。

  在合作社带动下,乡亲们改换稻米新品种,把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撒药等现代农业新元素搬进田间地头。现在,水稻亩产1250斤,年产值600多万元。“我是听新四军故事长大的。能为家乡百姓做些事,是我退伍之后最大的心愿。”在地头,芮小忠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望向稻田,眼中有光闪过。

  …………

  水西村的党员干部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就是为了让大伙儿的日子红又火。如今,“村村通”连着“户户通”,土砖房变身新阁楼,农家庭院中花果飘香秋意浓。杨梅采摘园、白玉枇杷园、长溪农家菜等闪亮招牌也笑迎八方来客。

  “革命年代的党员是怎么为百姓的?咱也得有那股子精气神,不能辜负了这里的老传统。”驻村第一书记王燕说。

  “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在水西采访,这14个字时时出现在记者脑海,细细品味,意蕴深长……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3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节的坚守

  • 无人机香江璀璨庆“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2023-09-19 17:52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2023-09-15 16:4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09-12 15:59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
2023-08-30 14:56
2023年8月23日,山东省荣成市海岸风景醉游人。
2023-08-25 15:39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坚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以"欣赏—模拟—学创"的舞蹈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舞蹈教学,受到了退休人员的喜爱。
2023-08-24 16:28
2023年8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社区,错落有致的村庄、金色的稻田、蜿蜒的乡村道路相映成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2023-08-22 15:32
近年来,该地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种植芡实,形成特色产业
2023-08-21 19:51
光明网联合中国图片社精选中国图片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主题,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用图片讲好中国故事,以影像传播中国声音。
2023-08-19 10:26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境内的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总占地面积17.34平方公里,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大炼钢铁遗址四大景区
2023-08-18 17:50
2023年8月17日,数十只热气球飞舞在甘肃省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上空,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热气球与"彩虹山"的唯美邂逅。
2023-08-17 16:14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2023-08-15 16:16
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栢景湾校区8名少先队员来到某干休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郑尊礼,通过聆听战斗故事、参观荣誉史馆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热情,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08-14 15:14
颐和园自古就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2023-07-31 20:21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07-30 16:45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2023-07-27 16:50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07-19 21:40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2023-07-18 14:11
2023年7月14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07-18 10:13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07-17 15:1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