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清华简”再现先秦佚籍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清华简”再现先秦佚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1-26 04: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11月25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在京发布最新释读成果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该篇共124支简,内容完整,总字数近3000字,是继“清华简”《系年》《五纪》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简的长篇竹书,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思想、官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拟托形式阐释建邦治政理念

  研究团队介绍,《参不韦》简文与《尚书·洪范》和清华简《五纪》类似,以远古洪水泛滥、导致天下混乱开篇。天帝创制“五刑则”来治理洪水,“五刑则”的顺利实行,成功抑制了洪水。天帝因而命令参不韦将“五刑则”授予夏启,指导其治理邦家。

  简文采用了战国文献常见的“拟托”形式,围绕“帝”“参(三)不韦”“启”三方角色展开,简文句式短小,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上述角色中,帝是最高主宰,也是“五刑则”的创造者;参不韦是天帝使者、“五刑则”的传承者,亦是本篇的训诫者;启则是被训诫的对象,实际指代膺受天命且当奉行“五刑则”的君王。训诫的核心内容是“五刑则”,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并以此陈述作者有关人君建邦治政的理念。

  研究人员进一步介绍,“五刑则”是《参不韦》的核心思想,其具体内容包括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等五个方面,其中,五则又称“五德”,即礼、义、爱、仁、忠,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色即青、赤、白、黑、黄,五味即苦、甘、酸、咸、辛,属于战国时期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

  体现战国时期五行思想的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参不韦》论述“五刑则”的重点在于将其与职官系统相配,并具体规定了每个职官的职责,以此来指导夏启治理国政。

  研究团队介绍,简文以“五行”与职官“司工、司马、征徒”相配,“征徒”一职未见于传世文献记载,据简文可知即对应文献的“司徒”。研究团队认为,这丰富了我们对先秦官制的认识。

  “《参不韦》是一篇久已失传的先秦文献,其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先秦思想史、制度史、祭祷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份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珍贵新材料。”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介绍,《参不韦》的核心思想“五刑则”中,除了五行的运转与官制设置相关外,五则与建立邦国的原则相关,五音、五味都追求和谐,五色体现了尚文,“这些都与社会管理贯通了起来,体现了战国时期五行思想的深远影响”。

  为夏代历史研究提供新材料

  “除此以外,这篇简文还为夏代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的材料,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故事发生背景与洪水有关,这与现有传世文献《尚书·洪范》和清华简《五纪》类似,或说明夏朝的崛起与治水有很大关系。二是这篇文献记录了启的祖父鲧治水失败、遭到处罚,启的父亲禹治水成功、受到褒奖的过程,这与传世文献中对三人关系的记载也是一致的。三是这篇文献讲述启如何建邦治政,这与传世文献中启作为夏朝第一任君主的身份也是一致的。”黄德宽介绍,上述记载代表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于夏代历史的记忆,有助于走出近代以来疑古学派对夏朝记述的怀疑,进而促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夏代历史的研究。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总数约为2500枚,被称为“清华简”,其内容是经史一类珍贵文献。自2011年初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目前已出版十二辑。

  黄德宽透露,目前清华简十三辑的释读工作已经启动,内容涉及先秦的礼仪制度,可与现有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参考。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6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