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书写伟大时代的万千气象
——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我亲身经历了西海固大搬迁的整个过程,走出了大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写这本书是自然而然的,我的呈现也是真实的。”得知《出路》入选“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马慧娟欣喜之中又有几分悠然从容。
入选之于她的意义,在于被更多的人看见,看见她笔下的那片土地,还有土地上那些拥抱新生活的农民。“希望读者能通过其中个人、家庭和村庄的变化,了解整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揭晓,《蹦极》《出路》《天圣令》等7部作品入选。
入选作品聚焦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以一个个温暖感人的故事、生动鲜活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展现伟大时代的万千气象,抒写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用文字为时代“拍照”
“之所以写旧房改造,缘于我的所见所闻,写的是我身边的事。”网络作家“鱼人二代”说起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旧房改造推行之后,我父母所在的小区换了新单元门,装了新水管,墙体做了保温,社区一步一步向大家向往的方向发展。看着小区一点一点地变化,感受到邻居们兴奋的心情,我就萌生了将这些事情写出来的念头。”
在《故巷暖阳》中,“鱼人二代”将“基层社区工作”和“旧城改造”结合,把人物放置在现实感很强的矛盾中,串联起“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看似一地鸡毛,却是民生关切,最终凝聚成以大学生党员向暖阳为代表的社区工作者的闪光群像。
“春风巷,向暖阳。”温暖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细碎而美好的日常。
《投行之路》写的也是作者的身边事。作者“离月上雪”曾在投资银行工作,她把亲身经历融汇在真实案例中,在逻辑严密的叙事中,再现了投行新人的晋级之路,以及金融职场的鲜活生态,呼应着青春、创业、奋斗的时代主题。
“书里的大部分剧情就是我的生活。”“离月上雪”认为,一位好作家也应该是一位时代的记录者。摄影师用相机给眼前的画面拍照,而作家是用文字给我们所处的时代“拍照”。
本次入选作品中,除了有讴歌新时代农村青年、城市社区工作者拼搏奋斗和担当奉献的《出路》《故巷暖阳》,讲述外交、金融等领域奋斗成长故事的《蹦极》《投行之路》,还有书写历史进程中人物命运的《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长乐里:盛世如我愿》《天圣令》。还原宏阔历史,彰显民族精神,是三部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
其中,《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记录了22位湘江战役中因伤掉队的红军“重生”的故事,礼赞了当地百姓冒死保护和帮助失散红军的义举,讴歌了失散红军一心向党、忠诚信仰、坚守奉献的人生历程。
这次创作,源于作者李时新大学时的一次偶然经历。那时,他还是大一学生,在暑假中拜访了湘江战役中因伤掉队的红军陈新州。在交谈中,他被失散红军的事迹深深打动。从此,他开始了长达40年的追踪采访。
“随着资料袋中采访记录、历史文献、传奇故事积累越来越丰厚,心中一直涌动着责无旁贷的创作冲动,于是,我开始了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失散红军题材的创作。”李时新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唤起读者与红军“共在”历史现场的感觉,从而真正地理解伟大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扎根生活的田野,写出心中的美好
怎样去表达新的乡村?这是马慧娟经常想的问题。她开始写作至今已经11年,乡村是她唯一书写的题材,她对这片土地无比熟悉。但是,她一直警惕自己的写作进入舒适区。“因为乡村一直在变。土地的产出不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年轻人和老年人思想上的分歧,网络的高速发展对乡村传统生活的冲击,以及城乡一体化下还没办法适应现代生活的村民们的困惑。”
扎根生活的田野,写出心中的美好。马慧娟反复告诉自己,只有真正俯下身子,去看新的农村,去和农民深入地交流,才能写出发人深省的文字,让文章真正鲜活起来,也才能不负读者的期望。
《蹦极》同样是一部来源于生活的作品。它以作者多年真实的外交官经历、外交见闻和外交纪实材料为创作源泉,塑造了优秀外交官形象。小说参加扬子江网络文学大赛时,惊艳了评委:“题材稀缺、情节生动,丰盈的情感暗藏在质朴的文字之下,打动人心。”
“外交题材创作,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生活基础、故事基础或者原型,没有这些很难写出来。”作者卢山从事国际交流工作三十余年,曾驻欧洲、北美、拉美和非洲等地区,两度出任大使,“我有义务将这段历史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呈现光鲜外表下真实而艰辛的外交工作和外交生活。”
历史题材创作也要有扎实的史料、鲜活的生活。网络作家蒋胜男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历史书上有记载的大事件和时间表,尽量去吻合,在不动大历史的框架下,去填充人物之间的情感细节。作品成稿之后,我还是继续对历史细节反复打磨。”
在创作《天圣令》之前,蒋胜男便扎进历史中,搜集大量关于宋代的资料,还多次去博物馆找宋代有关的物件。“只有熟悉大时代,才能写出大时代下的人物群像,才能感悟这段历史中不同人物的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
《天圣令》与蒋胜男此前创作的《燕云台》和正在创作的《铁血胭脂》一起,并称为“宋辽夏三部曲”。这三部作品都是从女性政治家的角度,全景观照宋、辽、夏这三个特定的历史时段,通过女主人公的个人奋斗经历,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
秉持更高标准,多举措打磨精品
经过20余年发展,网络文学被大众所深深喜爱。而庞大的作品体量、较低的创作门槛,也让网络文学发展参差不齐、泥沙俱下。如何提升质量、创造精品,成为学界和读者关注的话题。
“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每年推选不超过10部优秀作品,鼓励网络文学平台加强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作品创作出版,推动网络文学提高质量、多出精品。
打磨精品,树立标杆,引领示范。据介绍,为推动网络文学平台和作家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打造精品,这次评审在以往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专门组织召开入围作品改稿会,邀请来自中国作协、高校、文学专业出版社等单位的12名专家参加,与作者和平台当面交流意见,提出人物形象、语言打磨、文字编校、史实偏差等方面近100条意见。
有关平台、出版社和作者按照专家意见对作品进行了打磨完善。平台和作者一致反映,组织文学领域权威专家当面指导创作修改,这在网络文学领域是第一次,机会难得,非常受益,对帮助作者弥补创作不足、推动作品修改完善作用很大。
出版坚持精益求精、宁缺毋滥。国家新闻出版署委托专家和质检部门对入围作品开展编校质量阅评把关,逐一进行质检认定。平台和出版单位根据意见举一反三进行累计700多处修改,通过内部“三审三校”、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审读等方式开展多轮全文核校。
据介绍,经过质检,入选作品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过硬,差错率均低于万分之一,代表了当前我国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出版的较高水准。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9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