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全力实现就业“开门红”全年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全力实现就业“开门红”全年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2-09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宋圭武(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二级教授)

  眼下,2023年春季招聘季正在进行,各地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出台就业服务新举措,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据人社部消息,今年前3个月在全国开展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预计将为劳动者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把稳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意义重大。

  稳就业是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推进经济均衡,就业均衡是关键。从供给和需求关系看,就业是连接供给和需求的中枢。从供给方面看,人力资源是生产的主体要素,更是创新的主体要素,提高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关键之一就是提高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从需求方面看,有就业,必然有需求;就业稳,需求必然稳。而且就业所带动的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关系看,就业是连接微观经济均衡和宏观经济均衡的重要桥梁。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既提高了微观资源配置效率,也提高了宏观资源配置效率。

  稳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失业人口多,社会危害巨大。一是与建设幸福社会相冲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的本质属性是通过劳动展开实现的,一个人只有加入社会劳动中,才能证明自己是类存在。另外,一个人就业不稳,个人收入的缺乏以及情绪的焦虑等也会影响其家庭的幸福和稳定。二是与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相冲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稳就业是实现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劳动成果的重要途径。

  就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每年需要安置1000多万的人口就业,其难度可想而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就业优先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稳就业成就显著。尤其在这些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影响等多种因素冲击,就业局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就业总量持续扩大,就业质量也不断得到提升,确保了就业目标的完成,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落实好就业优先战略,需要多角度共同发力。首先,稳就业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产业发展是促进就业的基础,稳就业离不开产业带动。要发挥好产业带动作用,重点围绕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促进就业高质量。其次,稳就业应和创新驱动有机结合起来。现代经济本质是创新经济。没有创新驱动,稳就业只有短期稳定效应,没有长期发展效应。应鼓励和扶持更多人投入创新领域。

  稳就业还应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人气旺是基础。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好地方。有志青年和大学生,不妨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开辟个人发展新天地,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创造业绩。此外,随着绿色经济等的发展,一些绿色相关的新职业不断被创造出来,也能容纳并承载一部分就业压力。

  稳就业,要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各部门需加强协调配合,精准施策,压实责任。另外,可有效推进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形成互补体系。目前,我国灵活就业规模约2亿人,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进一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等,或将让灵活就业市场释放出更大潜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和管理制度,提高相应服务质量与效率,为实现稳就业促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9日 02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