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2-21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董 川(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日,“2022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评选结果发布。在短短两周的评选期间,网络点击关注量超过了700万人次。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2023年还迎来了建都870周年。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首都工作更关乎“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作出重要指示:“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

  近年来,北京从老城和三山五园两大重点地区,长城、大运河和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文物与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历史名园和古树名木等不同角度切入,全方位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着力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老百姓正在享受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的红利和成果。首先,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北京市通过各级各类文物腾退工作改善了18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申请式退租改善了40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核心区40余条胡同实现不停车。其次,传统风貌得到恢复。什刹海进行了环湖整治,历史水系原貌得到还原。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拆除降层,改善了传统中轴线景观视廊。拆除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再现了“银锭观山”美景。再次,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新首钢地区与石景山区深度融合,首钢园等工业遗产注入冬奥、马拉松等体育元素,完成了城市更新和业态转型。房山区黄山店村,退出采矿修复生态,依托坡峰岭和“红色背篓精神”发展了旅游产业。最后,文物开放惠及人民。京城秘境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2023年1月实现了南院和北院整体对外开放。拥有490多年历史的日坛圜坛,因封闭修缮十余年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也于202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广大市民游客对此惊喜不已。

  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脉。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北京名城保护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名城保护工作体现了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名城保护的成果要为全体人民所共享,让人民受益。既要做好“两轴”“两区”和“三条文化带”的保护,也要重视郊区村落的名城保护。要重视名城保护成果活化利用,实现名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相得益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名城保护要注重内涵挖掘和文化传承。名城保护不仅限于对有形遗迹的保护,还应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通过名城保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高度出发,更加全面地发展“京味文化”,守护好市民的精神家园。

  北京名城保护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中国首都,处在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交汇的最前沿位置。要通过北京中轴线申遗等活动,对外讲好名城保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通过名城保护促进北京与世界其他知名古都、北京国际友城之间的交流,推进北京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北京名城保护还应发挥示范作用。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北京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法,扩大辐射效应,带动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联动保护,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服务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1日 02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