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贺立龙(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实现经济基础的现代化,在生产力意义上表现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处于首要位置。没有现代化产业体系,无法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各产业的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只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有世界现代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这表现在: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与其他领域和层面的现代化任务实现有机统一、耦合互促;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追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静态封闭的产业孤岛,而是循环开放的产业生态,既要增强产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也要提升产业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支撑,强调进一步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等目标,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包含以下构成:一是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二是战略性资源与新型能源体系。具有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三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和流通体系,实现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四是现代农业体系。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五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六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
尊重发展规律,优化政策实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一般规律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演进呈现为数智经济引领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其中产业形态加速从产业工业化到产业数字化,产业价值运动加速从产业价值链到产业价值网,产业成长加速从产业周期化到超产业周期,产业生产加速从生产函数化到创新指数化,产业组织加速从产业模块化到产业生态化。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主动权的背景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呈现出新兴大国后发跨越的特点,必须根据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明确方向和动能。从产业层面看,我国是通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涵盖城乡区域协调和供求循环畅通,一方面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城乡区域布局;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成效与运行效率。从制度层面看,必须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制度动能和市场活力,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科技动能和人才支撑。
内在激励与宏观治理相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尊重市场规律,优化政策实施。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为产业现代化提供主体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支撑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需求侧管理,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资源”良性循环,释放供给升级和需求扩张对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制度根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集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催生现代产业生态。畅通创新资源供应链循环及其产业化通道,全面实现产业体系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夯实现代产业根基。优化有利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长运行的宏观治理及政策体系。健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产业治理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政策和机制保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A014〕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1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