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高 平 王 潇
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教学楼,楼道两旁的墙壁上挂满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创作的书法、油画、剪纸等作品,袁隆平、杨利伟等多位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的油画肖像作品栩栩如生。
“康巴什区第五小学统筹全学科育人功能,立足学校文化,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问道十二课’。每一课跨时一个学期,十二课贯穿小学六年,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校长蔡成瑞介绍。
据了解,今年康巴什区以第一轮、第二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充分总结10年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开启了第三轮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如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我们转变教学方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评价体系,摒弃之前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康巴什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莉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要求关注情境、关注生活、关注核心素养提升,教与学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改革不是“一刀切”,康巴什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培养,坚持“一校一策”,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施策,创建学校特色课程,让具有生命成长力的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的“好孩子”无界课程,就是创新的一个例证。“学习没有边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此。”康巴什区第三小学校长王跃说,学校打破课时、教室、教师界限,开设了一些自主选课和走班教学课程;同时,将课堂延伸到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实践基地等场所,培育具有美德、智慧、优雅、阳光、有责任担当的“好孩子”。
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康巴什区的课程教学改革已形成从教学到德育、从学校到家庭、从校内到校外的横向协同育人模式,以及从学校治理到课程改革再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纵向序列育人体系。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