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4-14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易高峰(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

  近日,教育部等5部门发文,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作出部署安排,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现代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明确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校责无旁贷,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专业、课程、平台、能力、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塑造教育教学新赛道、新动能、新形态。

  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基础。要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集聚专业建设资源要素,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围绕一流专业建设,完善行政与学术管理协调机制,构建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的跨界融合机制,探索高校间人才共育的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在特色发展、资源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特色专业,坚决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避免千校一面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核心。要以“蜡炬成灰,出彩学生”的责任担当,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阵地”,打好课程改革“阵地战”。以教材为基础,紧抓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促进教师思想观念转变,加强数字教材建设,研发新型教材,编制有当地特色并体现高校自身特点的教材。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数字仿真实验等教法,打造教学新形态。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可以邀请当地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把课堂搬到企业现场、生活现场,创设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

  平台建设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关键。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高校要坚持扎根地方,深化“引企入教”,培育、巩固、提升一批高水平教学平台,把人才培养厚植在产业发展的土壤里,有效支撑人才自主培养。通过校际联盟、校地合作等举措,积极构建综合性、开放性的大型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实训中发挥枢纽作用。利用数字技术,积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破解传统实验教学难题。通过“造船出海”“借船出海”等方式,在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智能+”“专业+”“课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努力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

  能力提升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要点。培养能力的提升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实实在在保障教师培训投入,为教师访学、参加学术会议和教学交流提供支持,推动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教师“进课题—进课程—进平台”的全链条能力提升机制,强化过程服务和结果考核。推进系部、课程模块教学团队、核心课程小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开展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此外,还应优化教师发展中心运行机制,跟踪培养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和带头人,形成一支教育教学骨干队伍,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中坚力量。

  机制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的创新改革应当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准确把握和深入剖析之上。要坚持从政治上看教学、从质量上抓教学、从规律上办教学,高校管理者要深入各学院和相关兄弟院校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分析典型、借鉴经验。集众智可定良策,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和藩篱,需要充分了解相关主体的意见想法。诸如在教学评价、科研反哺教学等难题上,可以通过集体智慧来打通堵点、整合资源。探索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机制,让能者上、智者上,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投入效益。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4日 02版)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