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乐见更多艺术之花在乡野盛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乐见更多艺术之花在乡野盛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4-19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点评】

  作者:王凤英(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四川美术学院分中心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绘画是记录时代、贮存生活、留住乡愁的重要方式。在各地的农民画中,农民画师们描绘绚丽多彩的乡村生产生活,用笔和纸串联起乡村的历史和未来,让人们在色彩浓烈、通俗易懂的画面中,感受新时代以来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农民日渐富足的精神生活。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民画创作者,有的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潜心钻研,将农民画融入时代语境;有的不远万里拜师学艺,只为让文化景观从墙上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日常……令人欣喜的是,通过画画,广大农民朋友不仅放松身心、怡情养性,也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的新路子,既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也提升了和美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农业除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也能发挥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为广大农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沃土和广阔舞台。新征程上,要让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需要发挥好绘画、摄影、书法、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作用,以更多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助推百姓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让广大农民以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的新状态、新面貌迈上共同富裕新征程。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聚焦时代主题,扶持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创作,着力反映人心向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山乡巨变,越来越多农民群众提了精气神、换了新面貌。在农民画创作过程中,应积极倡导我国自古推崇的“和”理念,推出一批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艺术作品,着力塑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精神风貌,不断丰富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艺术创作应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聚焦时代主题。比如,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文明餐桌行动、“光盘行动”、网络文明建设等主题,发挥好农民画宣传载体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荡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全面实现。

  摸准市场需求,延展产业链,积极发展“画画+”,更好发挥农民画文化惠民、产业增收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当前,农民画作为一种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相关部门应做好服务,摸准市场需求,念好“土特产”三字经。“土”,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从一方水土中寻找灵感,让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入画来,使艺术作品浸满乡土气又兼具时代感;“特”,就是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将乡土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永续发展的优质资产,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促;“产”,即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延展产业链,探索“画画+”,比如将绘画融入当地文旅产业,推出更多文创产品和乡村旅游路线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将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农民画为蓝本,开发出冰箱贴、明信片和农民画丝巾等文创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后,应进一步适应时代潮流,擦亮地方品牌,让农民画走上品牌化、产业化、品质化的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站上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当前,不少地方的农民画不仅畅销国内,更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新时代中国的一扇窗口。应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画品牌走出去、融进去,借助农民画这一鲜活载体,讲好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的精彩故事,分享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农业现代化经验。此外,还要借助数字化东风,通过电商平台等,让更多农民画“飞”出山乡,成为地方文化推广宣传的金字招牌。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胜昔、陆健、张国圣、龙军、禹爱华、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增峰、郑晨、成蓉、郭华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9日 07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