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沉浸式业态跑出加速度——聚焦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沉浸式业态跑出加速度——聚焦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4-24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夏静 严德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程晓 刘栩君

  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东湖之滨召开。参加论坛的学界、业界代表,聚焦“沉浸式文旅产业新模式与消费新体验”主题,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运营开发、沉浸式业态助力夜间经济发展、沉浸式消费新场景打造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论坛发布了2021—2022年度《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年度发展报告》,还举行了沉浸式产学研创新平台与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与会者一致认为,今年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盎然,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在这一过程中,沉浸式业态跑出了加速度,成为培育新型业态、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沉浸式文旅成为消费热点

  游船上,游客可与演员牵手共舞,或者到酒吧吧台小酌,也可以登上二层甲板,倾听小鞋匠的美丽遇见……在《知音号》的情境之中,游客缘着各色人物的别样故事,重新回到百年前的武汉文化场景。

  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艺术总监余涛介绍,这部沉浸式体验剧公演以来,演出1500余场,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2023年,首次春节演出场场爆满。3月樱花季,首周票房创历史新高。

  “来我们西安,可以做一回唐‘潮’人,不负心中盛世长安。”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介绍,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2022年4月28日开业,受疫情影响,当年累计运营仅144天。截至今年3月31日,总游客量已超过150万人次。

  从夜游锦江、大唐不夜城,到《又见平遥》《遇见大庸》……沉浸式文旅火遍大江南北。

  《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沉浸式产业是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形态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经济业态。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沉浸体验项目数量高达8000多项,覆盖了258类业态,产值超过500亿美元。

  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介绍,我国沉浸式体验项目数量超过1500种,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IP的沉浸式展演进入群体绽放的时期。以密室和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式文化娱乐,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产业。沉浸式体验几乎覆盖了我国文化旅游新兴消费的大部分领域,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技术创新让文旅插上翅膀

  从《飞越广东》,到“文立方”数字展览空间,再到画游千里江山与丝路山水地图……声光电等高科技成果的运用,让游客身临其境、眼界大开。

  如果说文化创意开辟了沉浸式文旅的崭新天地,那么推陈出新的科技创新,则为人们翱翔天际插上了扶摇的翅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认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目标是文化遗产活化,而不只是动态化。要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创立受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界面以及超级用户体验,提升公共可达性、活态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一直尝试着用屏幕去探寻和体验屏幕背后的世界。”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陈洪介绍,一百多年前的电影屏幕距离我们双眼有20~30米,到家庭电视的3~5米,再到电脑的0.5米,然后是手机的0.25米,再到VR、AR眼镜的0.01米,甚至是人机接口的零距离,我们一直在技术推动下持续接近内容,直到融入。

  《报告》指出,沉浸式技术体系也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驱动在不断迭代完善中。发展沉浸式体验离不开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攻关。它涉及新型视听、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也涉及文化装备等工程领域,更需要大量的文化内容创意。

  与会业界、学界专家表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强有力推动着沉浸式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文旅产业步入快速复苏期,沉浸式文旅体验的需求迅速上升。展望未来,沉浸式文旅产业将迎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并带动我国文旅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人民文化精神消费的不断升级。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4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