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日常生活的润泽之光——读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日常生活的润泽之光——读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5-10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庄若江(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烟火凡尘,世事难料,人生苍劲而又不乏温暖,这正是生活让人留恋之处,而那些埋没于烟尘或被包浆裹满的古玉,终究还是会在岁月的磨砺中散发出幽幽的润泽之光。苏迅的这部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百花文艺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读来便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小说人物不多,结构单纯,故事也不算复杂,但烛微洞幽,留给人颇多回味。故事里的小人物构成的日常众生相,织就了一个时代,浓缩了一个世俗社会,也折射出普通百姓在跌宕年代的生活样貌和灵魂轨迹。

  主人公秦家骝出生在一个有世家遗风的家族,幼时“抓周”攥在手里的是一件玉扇坠,这似乎暗示他一生与“古玩”的不解之缘。这个殷实的家庭,在新旧更迭的起落中虽然还算幸运,但在汹涌的时代大潮中也不可避免地沉了下去。秦家人也如同那些早先很稀罕而今却只能藏匿在隐秘幽暗处的“古物”一样,活得沉默、隐忍、庸常。长大后的秦家骝远赴安徽农村,成了一名插队知青。他随遇而安,在当地扎了根,娶妻生女。后来他带着妻女回到城市。虽然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已变得陌生,虽然最疼自己的祖母已经去世,但他还是留了下来,成为一名正式职工。

  秦家骝如水一般懂得顺应时势,这也是江南水乡男子的一种典型性格。他们温润聪慧少惹是生非,大多时候如宁静无波的湖水,运势不济时能安于现状,且懂得自我保护。秦家骝为人处世作风务实、兢兢业业;朋友不多却都知根知底,真诚相待;生活简单、情趣单一,却善于钻研、身怀长技;貌似与世无争,但关键时刻能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时代曾经打破了他的收藏梦,也让他成了真正的收藏家,那对判断真伪的如炬慧眼,并非全都来自收藏知识,还有一半源自生活历练。

  作者丰富的收藏知识,成为小说亮色,他不仅对玉石鉴别十分老练且眼光独特,还对市场行情、古玩拍卖和交易规则都十分谙熟。对假货充斥、甚嚣尘上的古玩拍卖市场的冷静剖析和批判,更为小说增加了厚度。小说对一个时期的古玩收藏市场的现实记录,可谓是历史性的。

  独特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烟火气息和鲜明的年代感,是营造出小说独特韵味的重要因素。作者苏迅自幼生长于江南水乡无锡,家乡诸多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之处不时出现在小说人物的日常行迹中。从新生路、学前街、崇宁路、后西溪、留芳声巷,到南禅寺旧货市场、梅园、开元寺,这些烙印着久远历史印记、当地人耳熟能详、烟火气息颇为浓郁的地方,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为故事叙述增色不少。那些老城厢、老场景、旧时生活的街巷弄堂,乃至主人公房间内的桌椅板凳花瓶,以及出行的老式自行车之类,这类生活摆设、物件,烘托出特殊的年代感,不由勾起对那个岁月生活的旧忆。还有阳山桃花、太湖翠竹、惠泉黄酒、白沙泉水等,或为当地标志景观,或为地方特产,加之语言中无锡方言恰到好处的运用,都或多或少增添了别样人文意味,也给人以亲切之感。

  读《凡尘磨镜录》的文字,随时能给人带来惊喜,可谓谈霏玉屑,不时闪射出珠玑之光。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议论或借口人物之语,可窥见作者的道德评判与真知灼见,字里行间藏着哲理,藏着值得品鉴的意味。把玩玉石,也把玩人生,慢慢地那段历史就会被盘出岁月的包浆,读懂这些文字,也大致可以接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了。

  “磨镜”在古时候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身份。清初才女高景芳的《磨镜》词曰:“今朝初试青铜。讶朦胧,乍窥面貌,浑如梦里,恍在云中。须教磨洗认形容,肯令依旧尘蒙。捧将明月,付与良工,顿然辉满晴空。”古时铜镜,用久而磨损晦暗,视物模糊,需经磨镜“良工”的打磨,方重现光洁。经过精心打磨后的铜镜,折射事物自当更真实、更清亮;经过历练的“巨眼”判玉识物,真伪也兀自清晰。人如玉石,亦有包浆,一层层裹满了涂厚了,往往面目朦胧,世间万物莫不如此。烟火凡尘,玉石人生;辨玉识人,皆须去伪存真,苏迅应该也是这样一位“磨镜人”。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0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