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6-06 0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小云(长沙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着力解决制约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的瓶颈问题,以科学的学情分析为基础,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把思政课讲得更有感染力、亲和力,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精准的学情分析是基础

  精准的学情分析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的基础。做好思政课学情分析,是高校思政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高校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高校思政课学情分析,既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学情的普遍状况和总体特征,又要把握不同类型学生思政课学情的实际状况与群体差异,要深入了解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接受特点和学习需求。

  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学情的总体特征,要运用好大数据调查的方法和优势,加大对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坚持把学情分析贯穿于思政课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全过程,从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策略、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收获等不同维度,全面、客观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学情的普遍状况,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学情的总体特征及影响机制,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基本依据。

  对于不同类型学生思政课学情的群体差异,要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校本学情调查,分阶段、分群体进行分析。通过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邀请辅导员加入思政课教学团队等方式,深入学生生活实际、收集学生关注的问题;采取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方法获取学情信息,采用文字叙述反思学情问题,基于归纳和类比推理得出分析结论,深入了解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类型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群体性差异,深入分析不同群体学生思政课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偏好,为高校思政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提供更加科学、更为精准的现实支撑。

  善用学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思政课教学要回应学生关切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全面的学情分析基础上,针对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善用学术讲思政,在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把所蕴含的道理哲理学理讲深讲透讲活,做到以理服人。

  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摒弃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相分离的错误观念,树立“重科研、强教学”的价值理念,强化科研支撑教学,沉下心来研究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运用学术讲思政、运用学术讲道理的能力。

  用学术讲思政,要善于分析问题,努力做到以深刻的学理逻辑教育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用学术讲思政,是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层层递进的分析和探究中,讲清楚问题背后所蕴含的道理。用学术讲思政,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为学生个性化多样学习需求提供有效供给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针对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性,聚焦学生个性化多样学习需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相对单一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供给,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学习需求,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指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组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引导各学习小组把专业知识、地域文化、个人爱好等结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如,通过引导音乐、文创、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调研、红色经典艺术创作活动,引导生物、环境类专业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主题调研、环保创客活动,引导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开展网络文化主题调研、网络视频创作活动,引导汉语言文学、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调研、古建筑修复活动,等等,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内容。

  深入挖掘学科专业的育人元素,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内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构建校内校外联动机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师对接学院、对接专业、对接专业课教师等“结对子”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专业的育人元素,用活专业资源,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如,针对紧密对接文创产业的艺术类专业群,充分挖掘艺术类专业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大力推动艺术与思政深度融合,通过音乐党课、原创话剧编排、原创舞蹈等方式打造“艺术思政化”与“思政艺术化”交相辉映的“大思政课”育人品牌,汇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6日 15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