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驰骋蓝天的铁翼劲旅——记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驰骋蓝天的铁翼劲旅——记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6-29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走军营】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郭延华 谢佳璇

  “着陆点确认!”南太行腹地,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机场夜空,伴随着最后一架战鹰平稳着陆,全军航空兵部队安全飞行的最长纪录被再次刷新。创造这项纪录的,正是陆军航空兵学院某旅。该旅紧盯实战训练抓教学、空地联动抓安全,始终坚持为战育人与安全飞行同频共振,不断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4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陆军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

  低空突防、游猎警戒、抵近侦察……蓝天之上,一场红蓝对抗激烈展开,飞行教员姚楠与“敌”机进行激烈缠斗后,飞机接近极限状态濒临失控。关键时刻,他凭借高超的技术果断修正,驾机安全归航。

  “只有不断提高个人实战能力,才能在危机中找到一线生机。”谈及空中险情处置,姚楠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一次,他照常接收直升机,一切看似平常,危险却悄然而至——“坏了,尾桨故障了!”在贴地飞行过程中,直升机突然向左偏转,姚楠赶紧抵右舵到底,根据自身飞行经验和观察判断,捕捉到了最佳的接地瞬间,3秒钟内直升机落地停立,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飞行能力愈强,安全愈有保障。”这次特情处置,更加坚定了旅队官兵从难从严训练的决心。

  这些年来,全旅围绕昼复训练、特殊场地起降等内容组织专攻精练,让每一名飞行员熟悉飞机临界状态、形成操纵肌肉记忆。为提升空中避险教学能力,他们在日常教学中随机嵌入特情处置科目,锤炼临机处置实战本领,教学训练质效、学员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飞行无小事,事事关大局。“胜利表现在空中,胜利保证在地面。”该旅修理营营长刘毅告诉记者,一根羽毛丢在机体内都有可能引起机械故障,导致机毁人亡。因此,全旅官兵在维护飞机时,总是细之又细、慎之再慎,不放过任何细节。

  一次,资深机械师李志民带领机组对某型直升机进行出厂检查,一根尾传动轴上异样的铆钉引起了他的注意。按理说,新出厂的飞机已经过无数道检验,不太可能出问题。但李志民拿着扳手反复调试后决定,“拆卸蒙皮、调整参数、试车验证……”经过检查,果真是直升机出厂时自带隐患,总计4架机存在同类问题,旅队因此取消了当日飞行任务,及时排除了隐患。

  “好传统、好氛围,锻造出了好样子。”进入新时代,全旅官兵始终秉承“排故不过夜,故障不上天”的安全理念,从一点一滴中践行着“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铮铮誓言。

  翻开旅队创新工作室的成绩单,记者看到扉页上赫然记录着“军队装备维修课题”7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优异成果……这背后凝结着官兵们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探索和无数次试验的精心打磨。“助力装备保障能力提升,创新是关键。”高级工程师卫新亮曾在没有任何经验参考借鉴的前提下,自主研究出了直升机某修补技术,并主动申请科研课题,成功投入实战中,“组织把直升机检修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成为旅队守护飞行安全的坚固盾牌”。

  多年来,这支铁翼劲旅为全军输送了4000余名飞行员,这些从旅队毕业的飞行学员,有的已成长为试飞员,有的在多项重大军事行动中崭露头角……作为新一代驰骋蓝天的铁翼“舞者”,他们承载着安全飞行的理念,驾驶着战鹰飞出了一道道耀眼的航迹。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29日 07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