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观察者】
作者:史哲宇(青年学者,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长期从事纪录片研究、制作工作。)
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辉煌、百余年奋斗史的壮阔波澜、96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景观的旖旎多姿、14亿多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故事……这些都为中国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题材宝藏,也能让观众在欣赏纪录片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浸润、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
纪录片人常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如同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在为时代中国留影、为人民群众画像、与大千世界共鸣的纪录片创作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作者以其锐意创新的探索、创意迭出的佳作和青春激扬的影像,收集时代光芒、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回望85年前的1938年,同样是一群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在烽火岁月中创办了延安电影团。由此,中国纪录片事业开启了一段激荡风云的传奇,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扇扇回望历史长河的窗口。也是从那时起,顺应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创作的迭代,中国纪录片事业得以持续发展。其中,创作主体一直有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与这个历史悠久又青春蓬勃的国家一起经历和见证,努力集聚文化记忆、集体记忆,通过一个个瞬间凝练真实和伟大、通过一个个人物刻画时代和情怀、通过一个个细节引发思考和感悟。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扶持、全社会对文艺精品的呼唤期盼下,中国纪录片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题材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逐年递增、社会影响日益加深、精品佳作集中涌现、国际传播硕果累累,如此洋洋大观被称作“中国纪录片的春天到来了”,广大青年纪录片从业者是幸运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当之无愧的创造者。
青年纪录片创作者不断探索、拓展纪录片的题材领域,除了传统的历史、人文等题材,还涌现出展现潜心探索未知科学领域、展现鲜活生命的个体经历等题材的纪录片,为观众带来了更多样的体验;青年纪录片创作者对当代青年主流受众的欣赏需求感同身受,他们探索长、中、短、微不同纪录片形式,尝试将宣传教育、艺术品鉴和国际传播在纪录片中进行有机结合;青年纪录片创作者适应媒介融合的技术迭代和传播渠道,为观众提供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让纪录片在媒体融合时代实现“破壁”“出圈”和“跨界”。
更重要的是,“关注现实、记录时代”越来越成为青年纪录片创作者的自觉和共识。在边疆、在乡村、在社区、在校园,他们扎根生活,以青春视角记录时代,讲述兼具温度和锐度的现实故事,用真实的力量描摹着澎湃中国的现实图景。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充沛的情感记录时代中国的不同侧面,用有温度的镜头传递感人的精神力量,以文化自觉讲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他们的真实记录、认真描摹、广泛传播,人们品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进步显而易见,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走向纪录片强国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的青年创作群体不负青春、接续奋斗。时代的命题给了广大青年纪录片创作者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实践去思考、探索和尝试。我相信,青年纪录片创作者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更多支持,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本期选题支持 牛梦笛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9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