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张志清:典册存根脉 传承谱新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张志清:典册存根脉 传承谱新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0-17 0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观点】

  光明网记者 徐倩阳

  古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人的使命责任。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距今35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表示书籍的“册”和“典”字。《尚书·多士》也记载了“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商时期,用于典册书写刻铸的甲骨文、金文有4500个之多,已经是有系统的成熟文字,而且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中国古代的书籍,简称古籍,一般指写印于1912年前的书籍。广义的古籍概念也包括后来影印、整理、缩微、数字化古籍所产生的产品。古籍一般有不同于今天的传统装帧式样,如简册装、卷轴装、梵夹装、缝缋装、粘叶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经史子集,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是善用文字和书籍记载历史文化的民族。孔子整理“六经”,其中《易》《书》《诗》《礼》《春秋》等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最早的“元典”。中国古代军事、医学、农业、百科等实用著述蔚为大观,按类汇集、依丛编排,形成百科全书体系。历代史官记录君臣言行、重大事件,形成史籍档案。古代文赋诗词曲小说等,在“崇文”传统中开出璀璨花朵,历代总集、别集等浩如烟海。学者们在群籍中搜存考佚、插架典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整理成缮写工整、校勘无误的书本——“善本”,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构建起博大精深、自成一体的中华传统典籍文化体系。

  水火兵燹,百不存一

  中华民族历史上创作积累了体量庞大的古籍,但经历水火兵燹,已是百不存一。南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记载,“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朝时,牛弘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说,把秦皇焚书、西汉王莽燔宫、东汉董卓祸乱、东晋刘石陷洛、南朝梁萧绎毁书列为自古以来五大书厄。明代胡应麟把隋江都大乱、唐安史之乱、唐末黄巢入袭、北宋靖康之乱、元陷南宋临安列为“续五厄”;近人祝文白把明末李自成起义、绛云楼失火、清高宗焚书、咸丰朝内忧外患、日寇侵华列为“再续五厄”。上述每次书厄,都有大量古籍毁于战火。加之清末民初,国力积贫积弱,大量南北藏书被焚毁劫掠,可谓典籍涂炭。

  苦心孤诣,重建公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虽然历代水火兵燹造成大量典籍损毁灭失,但历代都有仁人志士甘于寂寞、整理文献,苦心孤诣、传承典籍,保护修复、延续文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古籍保护传承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征集了大量珍贵典籍,重新建立起公藏古籍的庞大体系。

  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前身)建立,60多年来整理出版古籍3.6万种。1983年,教育部成立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30多年来,建立古典文献专业5个,高校古籍研究所90多家。1985年,文化部成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30多年来,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建立了23个缩微拍摄点,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次,截至2022年底,共抢救各类文献19.3万种,总拍摄量8250余万拍,其中善本古籍3.3万种、1961万拍,普通古籍8500种、568万拍。

  保护计划,成绩斐然

  2007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标志着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经过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近20年的协同配合、共同奋斗,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一是古籍原生性保护取得好成绩,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库房保存环境达标,建立起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超过2000万册古籍得到妥善保护;二是古籍再生性保护取得突出成绩,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超过13万部(件),39家单位参加联合发布,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古籍特藏资源达到10.3万部(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永乐大典》资源库上线;三是在全国建立“四位一体”的古籍人才培养机制,设立全国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国家和省级古籍保护培训,缓解了古籍保护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四是古籍保护推广成绩突出,古籍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参与度逐年上升;五是逐步建立古籍保护学科。

  面向未来,踔厉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等都对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划,其要点就是加强党对古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全面加快转化利用,全面加强专业队伍,补足短板,落实制度保障。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要统筹推进古籍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数字化建设、整理出版和宣传推广等工作。加强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完善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制度。将古籍纳入馆藏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施珍贵濒危古籍抢救保护项目,加大古籍的科技保护力度,推进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工作。依托全国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开展珍贵典籍展示利用。实施中华经典传习计划,开展古籍推广活动,加强古籍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培养扩充古籍保护人才队伍。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7日 04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