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闻随笔】让更多古城“强筋健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闻随笔】让更多古城“强筋健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03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闻随笔】

  作者:李广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强劲的文旅复苏让更多古城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继淄博爆红网络后,黄山古村落、成都宽窄巷子、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等古城区在金秋时节再度成为热点。

  古城浓缩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精华。在这里,名人故居散落其中,商号会馆遗迹尚存,私家园林小巧玲珑,百姓生活井然有序,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文艺范与烟火气美美与共。

  像珍惜生命一样保护古城,是时代赋予的职责。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是抓古城工作的总体思路,在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古城空间格局、维护古城特色风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营造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当前,许多古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不遗余力抓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工作,做到综合施策、张弛有度,一时成为年轻人议论的时尚话题、网络传播不断出圈的舆论热点、各地游人深度体验的打卡地标。究其原因,是深谙生意之道的商户活跃了古城的氛围,是方兴未艾的经济成就了古城的焕新。

  诚然,古城经济不可能像新城区的楼宇经济那样产出大,也不会像开发区的规模经济那样气势足,古城经济就是服务居民和游客的草根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若能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发展,那么,店不论大小、业不分高低,能过得好就是好样的。其实,古城经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现存的业态解决了有与无的初级问题,而古城产业振兴则是奔着业态好与更好的追求而来的。只要认真研究产业振兴规律,抓住产业振兴关键,持之以恒抓下去,终会大见成效。

  古城产业振兴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找到发展的窍门。随着老城的有机更新、新城的经济崛起,古城产业会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势,循序渐进调整业态,以智力服务为主的知识经济有望突破,法律、会计、税务、监理、设计、文创等新业态有望形成,能够一改过去小低散弱的结构,形成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如此,一方面,古城产业可以受到新城强劲发展势头的反哺与老城公共服务健全的支撑;另一方面,古城产业振兴带来的好风评也会扩大城市影响力,有助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户,更好推动老城和新城的提升。

  坚持保护底线的合理利用,是古城振兴的关键。成功的经验表明,“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只要利用得当,古城保护就会更有力、更有效。古城里的社区、街区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大景区。这个景区最亮眼的是文化、最活跃的是经济、最感人的是体验。有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同一时段的人流量与开发的景区不相上下,再次证明古城就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的大景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古城,则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正所谓事在人为,古城产业振兴离不开人。留得住本地人,引得了爱时尚的年轻人,招得到有志于创新创业的能干人,方能让古城更有活力、更有朝气。有了这些人,再通过环境优化、载体打造、空间提供等措施,为他们创业创新提供条件,那么经济就会逐步有起色。当然,这些条件是互利互惠的,眼前的优惠条件是为了产业的长期培育和持久的发展回报。古城的招商选资政策、准入门槛设置、优胜劣汰机制、项目落地服务等,都得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只有形成项目源源不断进入、产业升级递次推进、业态环境逐步成熟的整体趋势,才能将古城的产业筋骨做强。

  政府引导、基层创新、社会参与、市场有为、居民配合,古城的一身好筋骨又何愁练不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不会是一句空话,人文经济学的探索也就大有文章可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就有了更为生动的展示。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3日 02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