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激发学生兴趣 培育创新思维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激发学生兴趣 培育创新思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21 0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戚昌厚、张治威(分别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家潜质的关键项。在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并保护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需要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研究的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兴趣爱好,有效发挥兴趣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支撑促进作用。

  完善课程结构,打造相关课程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培育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要加大实验课程建设力度,配齐实验教学所需的场所、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同时也要结合学校实际,依托现有实验室、设备器材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丰富完善实验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实验内容,满足学生观察和研究的兴趣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学科课程建设,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涉及青少年科学家潜质培育的主干课程,学校要依托课标要求,做好课程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打造精品课程,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发展兴趣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围绕学生兴趣,还要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深度挖掘课程之间的关联因素,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跨学科课程。

  一体化设计课程实践。以兴趣为导向的学校课程学习,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课堂学习与课后服务协同并进的实践过程,需要学校统筹布局,实现课程学习、课后服务与课外实践活动的一体化设计、协同化开展。一方面,结合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学,优化课后服务。学校要严格而有效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避免将学校课后服务简单、片面地理解为写作业、“托管班”,而是充分考虑和关照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个体兴趣,调动学校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和国家级线上平台资源,设置类型多样、形式丰富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兴趣需求。另一方面,创新第二课堂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在艺术节、科技节、科普周以及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中,围绕学生兴趣,积极融入科学元素,广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与兴趣。

  注重课程中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对学生兴趣以及其差异化方面的尊重、培育和保护,既是一种知识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价值观引领与塑造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在发掘青少年科学家潜质时,要尤为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课程设计、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有机融入相关价值和精神元素,注重诚信教育和伦理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今天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对青少年科学家潜质的挖掘与开发,既需要学校教师依托各学段教学内容,为学生普及基础知识、培育兴趣爱好,也需要设立兼职教师,通过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士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增长学生见闻,丰富学生体验,通过教师这座“桥梁”,实现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阵地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为此,学校一方面要坚持把专业人士“请进来”,按照政策要求配齐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建强自然科学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让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相关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等深入校园和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兴趣领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另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围绕学生兴趣,结合各学段、各年级教育教学内容,选取具备现场教学条件的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科技企业、文化场馆等机构,联系其负责人员或专职讲解人员作为兼职科普教师,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进一步激发和稳固学生在科学方面的学习研究兴趣。

  在社会上广泛挖掘和开发相关教育资源。社会上有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能够为青少年探索、培育科学兴趣提供坚实支撑,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资源的开发开放力度,统筹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城市规划展览馆等社会资源,设计组织科学活动与实践体验活动,并积极联系当地企业、工厂、产业园区等开展开放日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场景式体验,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还可以积极同当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让青少年深入实验室、深入一线了解产品研发和生产全过程。同时,结合青少年成长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和兴趣点,向青少年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资源、产品和服务,打造集科学知识普及、动手实践、亲子活动等于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基地。此外,要进一步推动科技活动周、科技节、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向基层、乡村学校延伸,加大相关资源的倾斜力度,让青少年能直观地、近距离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探究科学的奥秘。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1日 1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