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撰文/摄影:李向雨 王飞
“最近温差较大,要注意防范鱼类产生应激反应。此外,池塘放干后要用生石灰消毒后再暴晒。”在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大禹村,宁波大学渔业发展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樊玉文向养殖户讲解鱼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他希望通过深入一线,解决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让技术赋能渔业发展。
2021年以来,汶川已陆续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90多名人才,均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另外,还单独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博士工作站,吸纳各领域博士15人来汶川帮扶。樊玉文就是汶川“硕博团”中的一员。
加快人才集聚、营造最优环境,增强引进中高层次人才力度,是汶川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汶川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广纳天下英才,为推进汶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汶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小全介绍。
笔者多次跟随拍摄汶川“硕博团”成员的工作和生活,希望透过这些照片,让更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在汶川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生杨露寒正在查房。
在汶川县周边山顶,汶川县自然资源局的孙玉贵(右)、黎雨松(中)、陈艳辉(左)对汶川县的生态修复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他们三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
在汶川县绵虒镇大禹村,硕士毕业生樊玉文(中)在鱼塘现场指导技术。
在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西华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林兰为高三学生上英语课。
在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羌山云朵鸡”保种场,四川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硕士毕业生杨敬(右)指导养殖户进行疫苗注射。
在汶川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四川师范大学会计学硕士毕业生王茜正在整理党员干部档案资料。
在汶川县漩口镇小麻溪村,四川农业大学农艺和种业专业硕士毕业生林郸(右)指导村民科学播种。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0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