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赵海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所谓“文风”,即“文章风格”,其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文体,二是作者的气质禀赋。在古人那里,不同的文体对风格有不同的要求,曹丕认为:“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也曾区分不同文体的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不同的文体适应不同的场合,“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另外,创作者各有其独特的才情气质,“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即便是父子兄弟,文风差别也非常明显,勉强不得。
时移世易,如今之“文”,就“文学”而言,大体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几种。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通讯、报告文学、随笔等。相比于刘勰《文心雕龙》将“文”分为33大类、萧统《文选》将“文”分为38大类,现在的文体分类是大大减少了。但即便如此,谈及文风,仍很难有个统一的标准,你说明白晓畅为好,他说朦胧含蓄为佳;你说开门见山为好,他说曲径通幽为妙;你说缘情绮靡为好,他说明心见性为高……笔者认为,谈文风有必要将“实用”之文与“审美”之文分开来谈。
实用类文章,如社论时评、说明文、行政公文乃至学术论文等,要以明晰准确、严谨高效为要务,尽量不用晦涩难懂的隐喻、暗示类修辞,更不能无中生有、含糊其词、虚实莫辨,以免影响人们的正确理解。审美类文章,诸如诗歌、小说、狭义的散文等,旨在通过表现人、事、物、情、理,从而滋养人类的内心、丰富人类的见闻、提高人类的认知、增强人类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性。它要求作者满怀真诚与善意,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有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同理心,文字表达重在精彩与传神,对文风的要求则大可以放宽,只要与其所表达的内涵适配便好。如鲁迅的《野草》冷峻奇崛,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清新淡雅,风格悬殊,但都值得再三品味。
总之,好的文风可用两个字来形容:得体。内容与形式妙合无垠,不做作、不牵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