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引入创新元素,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大非遗乡村文化保护力度,让非遗酷起来、帅起来、美起来。”在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看来,传承和保护好非遗艺术对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带动作用。
红河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县城建在红河河谷的南岸和哀牢山脉中间的一块凸起的山地上,南北两侧是悬崖峭壁,北侧山坡以近70度的角度滑向红河河谷。2010年至2013年,“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和“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先后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哈尼族创造的独特而丰富的农耕文化,包括音乐和舞蹈等在内的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也逐渐为世人所了解。
2015年,怀着对哈尼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杨钰尼返乡创办了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成立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教学点。八年来,杨钰尼和她的伙伴们积极开展“哈尼多声部民歌、乐作舞、哈尼儿歌”等非遗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学,培养边疆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同时,组织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下乡活动,推动非遗艺术创新发展,为乡村文化健康发展注入青春正能量。
“好的创意对于文化产业尤其是乡村文化产业十分重要。”杨钰尼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有自己的理解,她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坚定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科学客观礼敬的态度是搞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又要有好创新表达形式。因此,她尝试和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组建云南民族街舞团,编排融合非遗“乐作舞”舞蹈动作,用街舞的方式来展现非遗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哈尼族的文化魅力。此外,当地还积极通过开展文旅、文创等方式为传播哈尼艺术、繁荣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拉动当地文旅产业。
如今,越来越多和杨钰尼一样有情怀、有担当的少数民族青年加入到她的团队。目前,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已累计培训少数民族学员3000多人,现有在校生400多人,50多名学员以艺术特长考上了本科大学,对于全面推进红河县乡村文旅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见微调研丨乡村智理72计”专栏
出品:光明网
监制:高赛
策划:杨帆
主编:王恩慧
副主编:董腾飞
协助拍摄:云南出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