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王美莹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乐天
4月25日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我国2024年度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长二F火箭自诞生之初,就被注入了安全基因。老一代航天人以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第一目标设计出了长二F火箭,年轻一代的航天人在不断改进技术状态的过程中,紧握守护航天员安全的接力棒。
每一次任务,长二F火箭团队都在追求更高的安全水准。与长二F遥十七火箭相比,遥十八火箭进行了32项技术状态改进,涉及火箭产品和地面设备等多个方面。“目前遥十八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已从0.9896提升至0.9903,安全性评估值达到0.99996。”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顾名坤说。
为了提升火箭的抗干扰能力,研制团队在设计裕度上留足了空间。比如,长二F火箭的控制系统采用双冗余甚至三冗余的设计策略,即使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单板级故障,仍可以保障飞行安全。
长二F火箭肩负着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使命,因此当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独有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就会发出逃逸指令和终止飞行指令,及时引领航天员脱离危险。
4月25日17时许,故障检测处理团队开始进行火箭发射前状态准备,由地面电源供电转变为箭上电池供电。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黄晨介绍,以前操作每个箭上电池接口时,需要拆装4次,由于箭上空间狭窄,需要身体悬空作业,操作难度很大。此外,电池接口的正下方是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口,一旦掉进多余物,就会造成重大事故。在本次任务中,长二F火箭团队对此项操作进行了技术状态优化。“过去箭上电池采用螺柱和螺母的方式连接,现在替换为插头连接,操作起来方便多了,操作时间也从1小时压缩为3~5分钟,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了效率。”
黄晨告诉记者,自1999年成功执行神舟一号飞行任务以来,长二F火箭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从未启用。
“自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长二F火箭就进入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状态。”顾名坤说,为了将航天员又快又稳地送入太空,自执行长二F遥十二火箭发射任务起,研制团队持续优化发射场流程。目前,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缩减到30天。
多年来,从人工完成贮箱、壳段生产,到逐步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铆接和焊接,长二F火箭团队不断寻求提升效率的最优解。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仪器设备的可靠性有了较大提升,大量仪器设备的测试和装配工作在进入发射场前就可以完成。”在顾名坤看来,每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都是提升火箭零配组件的生产效率、装配效率以及测试效率的抓手。
对于新研产品,从方案设计到元器件选型,研制团队都严格按照自主可控的要求,努力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而对于自主可控占比少的老产品,则采用整机替代或者元器件原位替代。“下一步,我们会多措并举,逐步提高产品国产化率,让‘神箭’越飞越稳。”顾名坤表示。
(光明日报北京4月25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