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接力“万里海天第一棒”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接力“万里海天第一棒”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27 02: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测量雷达副主任设计师 孙亮

  飞天、探月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浪漫梦想,作为一名航天青年,我在这片发射场一次又一次见证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感受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我负责的设备是布置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两部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它们主要负责火箭外弹道测量,也是本次嫦娥六号任务火箭外测的主要设备。

  雷达主要为基地提供准确的坐标信息,以便掌握火箭上升运行状态,为安控系统提供数据,同时为其他设备提供引导。如果将火箭发射过程中的跟踪、测量比作一场接力赛,那我们的两部雷达就是“万里海天第一棒”。大家都清楚,载人航天任务必须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八个大字就贴在发射场中心机房墙上。得益于一直坚持的严苛标准,我们两部雷达交付以来,一次又一次零故障地完成了保障任务。

  “火箭飞行时,发射功率衰减切换怎么处理?”

  “如何选择切换时机才能为可能的应急预留充足的时间?”

  对于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必须准备N个解决方案,保证万无一失。

  “3、2、1,点火”,火箭离开塔架、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二级发动机关机、星箭分离,我们的雷达一路紧跟,目送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火箭起飞后的飞行状态数据,除了可以作为判断飞行状态的依据,还可以作为设计部门后续了解和校准火箭相关技术的重要参考。

  从2013年安装、2016年正式交付设备,再到现在,我几乎每年都要带来巡检设备。工作中,我和我的团队经历了晕船,经历了没有淡水无法洗澡,经历了连续两个月无新鲜蔬菜,经历了台风袭扰等各种困难。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战胜重重困难,为火箭发射提供了优良的设备,也为海南发射场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付出终有回报。两套雷达自“上岗”以来,以零失误圆满完成了长七首飞、长五首飞、嫦娥五号、天舟系列、天问一号等探月、探火和空间站相关试验任务。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詹媛 陈海波 崔兴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彭丽 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7日 07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