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又闻朱鹮鸣啾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又闻朱鹮鸣啾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04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春之我】

又闻朱鹮鸣啾啾!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王安东

  破壳了!

  5月23日,恰逢朱鹮重新发现43周年纪念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幼鸟,经过22个小时的啄壳,怯生生地探出了头。

  这几天,我如同产房外等待的父亲一般期待着、忐忑着,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直到朱鹮宝宝诞生。我小心翼翼地将这奇迹般的小生命捧到电子秤上。嗬,体重59.27克!小小的重量化作大大的喜悦,占据了我的心。

  毫不夸张地说,我熟知黄河三角洲的每一只朱鹮。

  还记得2019年,我在保护区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研究时,读到《朱鹮舞神州》一书。书中,刘荫增老先生历经千辛万苦发现了7只全球仅存的野生朱鹮,令我深深感动。我查找文献,发现20世纪黄河三角洲曾有朱鹮活动的记载,立即产生了在这里重建华北地区第一个朱鹮种群的想法。

  在各界大力支持下,黄河三角洲朱鹮野化放飞项目成功立项。2022年,20只朱鹮在我一路护送下,从1300公里外的陕西洋县来到山东东营,与河北北戴河的10只朱鹮一起在此安了家。刘荫增老先生听闻后十分激动,赠送了亲笔书法作品《鹮归齐鲁》。

又闻朱鹮鸣啾啾!

王安东团队孵化的朱鹮幼鸟。资料图片

  尽管我和团队为迎接朱鹮作了充分准备,接下来的困难仍超出了预期。

  初来乍到的朱鹮对新家很不适应。当时正值12月,连续的大风降温天气,影响了朱鹮的进食状态。为此,我奔走于各类养殖场取经,改良了恒温食盆,在食物中添加葡萄糖、复合维生素和电解质,才让朱鹮状态慢慢好转。

  一到夜晚,还有朱鹮的天敌黄鼠狼在笼舍边乱窜,惊得它们乱飞乱叫,脆弱的头骨甚至会撞向笼舍,导致生命危险。我索性在笼舍边上的小屋住了两个月,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巡护一次,守护着朱鹮渡过了最艰难的适应期。

又闻朱鹮鸣啾啾!

王安东团队守护的朱鹮种群。徐谭摄/光明图片

  付出终迎回报。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和野化训练,朱鹮适应了黄河口气候环境和食物,种群状态良好,今年繁殖季共有7巢朱鹮筑巢繁殖。而今,人工孵化的朱鹮成功破壳,更是一次里程碑事件,让我们对黄河三角洲能重新成为朱鹮的家园充满了信心,也让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更添决心。

  朱鹮,东方白鹳,黑嘴鸥……越来越多的鸟类在黄河三角洲繁育后代。鸟儿们畅翔齐鲁,我们这些“护鸟人”也会一直守在湿地深处。

  (光明日报记者李丹阳采访整理)

  (本期选题支持:张勇 周梦爽 徐谭 徐鑫雨 王洋)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4日 12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