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
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
“突突突”,伴随着发动机的震响,一艘科考船划破山东蓬莱北长山岛平静的海面。
山东大学教授祝茜站在船头,仔细扫视着海面。受庙岛群岛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委托,今天,他要带队调查这片海域的“萌兽”斑海豹。
“看!前面水里有,礁石上还趴着几头……”透过照相机的长焦镜头,几头正在礁石上晒太阳的斑海豹跃入记者视线。深灰色皮毛夹杂斑点,几乎与礁石融为一体:若非不时扭动几下浑圆的身体,用前肢拍打拍打肚皮,仅凭肉眼,还真不容易认出它们。
长山列岛海域礁石上晒太阳的斑海豹。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
“可以停船了!”在距离礁石数十米处,祝茜请船长关闭发动机,任由科考船随波漂荡,“斑海豹对声音非常敏感,要在不造成惊扰的情况下识别种群个体,记录其自然行为,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祝茜说。
“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进行繁殖的鳍足类海洋哺乳动物,具有洄游习性。”祝茜告诉记者,每年冬季,它们都会造访渤海,在辽东湾繁衍生息,3月下旬至4月下旬离开渤海湾时,顺道在长岛海域觅食栖息,裸露的岛礁便成为斑海豹休憩的“驿站”。
“驿站”拿什么招待这些“贵客”?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忠迅介绍:长岛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分布着各种蟹类、贝类和鱼类,能为斑海豹提供充足食物。
“斑海豹可是咱保护区的旗舰物种。”顺着吴忠迅的手指方向,核心区外围设置了围栏、警示标识,禁止任何船只和人员进入。为确保斑海豹吃得好、住得安,保护区配备了专门的设备和人员,24小时监测管护。难怪,有几头斑海豹发现这些“暖心驿站”后,干脆“定居”下来,不走了。
日头渐渐升高,礁石上斑海豹的体色由深灰变成了浅灰。“斑海豹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被海水浸润后紧贴皮肤,看上去颜色会深一些;待皮毛晒干蓬松后,颜色自然就变浅了。”祝茜解释。
出海作业的渔船很快多了起来,但不约而同地,大家都绕着海豹礁走,为的就是,“不惊扰在这里小憩的贵客们”。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