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积极培育金融司法文化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积极培育金融司法文化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5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资政场】

  作者:牛晓锐(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为金融工作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为新时代金融司法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金融司法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切实发挥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和指引功能,不断培育和涵养中国特色金融司法文化,着力提升金融司法工作质效,有助于更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一是忠诚为民。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观点,为做好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金融工作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金融需求和合法权益,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强调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在党的领导下发挥金融司法职能作用,必须准确把握金融司法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始终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严格公正廉洁的金融司法,以如我在诉理念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崇法尚德。崇法尚德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做到坚守法治精神、维护法治权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就金融司法来说,崇法尚德进一步体现为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积极引导金融市场主体规范操作、合规经营;依法保护诚实守信者,加强联合信用惩戒,弘扬言而有信、有约必践的契约精神,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崇法尚德与“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等金融文化相互契合,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业在合规诚信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能动履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金融司法在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同时,应当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要强化体系思维,认真落实民法典等一般法律规定以及金融法律等特殊性规定,加强金融监管政策的落地落实。要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准确把握金融风险在形态、业态以及案件类型等方面的特点,加强司法大数据分析。要强化全局思维,把握重大案件个案处理与整体风险处置的关系,共同服务金融稳定健康发展大局。要加强对当事人、投资者的教育和普法宣传,推动形成审慎理性文明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四是实质司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对金融司法提出的特殊要求,就是要摒弃形式主义的判断,在案件办理中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加强对金融交易本质实质的把握,准确判断其真实法律关系,强化交易模式和风险识别,这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是互相契合的。

  五是协同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金融治理方面,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都有相应职责。金融司法机关的定位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断案判案的办案单元,而且是金融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在金融司法工作中尤其要强调协同治理。要善于发挥案件裁判的规则引领作用,善于将司法规则转变为治理规则;要准确把握金融市场、金融监管态势,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沟通与良性互动;要强化前端治理、源头治理,积极发挥司法建议作用,推动相关监管部门弥补漏洞,完善监管制度机制。

  金融司法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司法特点形成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的文化内涵与实践要求。培育中国特色金融司法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长期工程,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金融司法工作人员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以高质量金融支撑和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5日 05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