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6 02: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经济亮色与世界发展机遇】

  作者:丑则静(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营商环境建设则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既是当前中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代表中国扩大开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的意志和步伐从未动摇和停止。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面对的制度要素和社会条件,是一国治理能力、体制机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不断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从最初为外资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破除外商企业发展制度障碍,到如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实实在在的营商环境改善,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商业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共同谱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了一系列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形成了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局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观察》报告显示,2023年在扣除跨国企业投资中转地因素后,2023年全球跨境投资下降了18%。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2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仍处于历史高位。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达到1.2万家,同比增长20.7%;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达810.6亿元人民币。这不仅是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投下的信任票,更是对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积极认可。

  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并且正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敞开怀抱真心欢迎各国企业投资中国。近两年来,中国相继发布相关政策文件,以期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各部门、各省市也加紧出台吸引外资、改善营商环境的相关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部署一脉相承,持续释放扩大开放、大力吸引外资的积极信号,目的在于给予外国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以中国持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这也极大地提振了世界投资中国的信心,近期,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中国的排名由去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3位,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居榜首。

  相较于一段时期以来美西方对华“脱钩断链”“筑墙设垒”,滥用单边制裁工具,不断推进投资限制措施,中国主动扩大高水平开放、稳妥有序推进各类重要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持续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等政策,为各国开拓了新发展空间,为世界互利共赢提供了中国动力。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在此之前,经过对负面清单的多轮压减,中国已经取消了新能源汽车、金融等多个热点行业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在绝大多数行业实现了内外资在准入环节的平等待遇,这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务实态度。2024年以来,一系列国际知名品牌、行业龙头跨国企业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增资布局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中高端制造以及数字化和绿色化等新领域、新赛道。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不仅能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更有机会参与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中,构建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不断唱响“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赢在中国的信心。第一,打造更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竞争有序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推动营商环境更加竞争有序,要在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内外资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与实际需求,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更好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中国正以全方位的法治保障,确保营商环境的公正、透明、稳定和可预期。与此同时,针对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以国际高标准、高水平为标杆,促进以竞争政策为基础的规则体系建设,从依赖低成本引资转向营商环境引资,利用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

  第三,建设更加循环畅通的开放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促进涉外投资贸易,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层次和水平。此外,鉴于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涵是创新驱动,而创新要素则包括专利、技术、管理、创意等多方面,已经发布和修订中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政策文件,除为数字物流、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更明确的政策指引外,还应采取措施畅通专利、技术、创意等要素的流通渠道。

  迈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红利加速释放。当前,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肆虐,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展望未来,中国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合作共赢的空间,同世界共享中国市场和发展红利。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6日 08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