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青岛6月20日电(记者李韵)20日,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来自27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及中国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的150位代表经过讨论,达成广泛共识,形成了《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以下简称《青岛建议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生效之前,历史上流失文物的保护与返还,一直是国际难题、挑战。与会者注意到由于殖民势力的非正式影响(以下简称“殖民背景”),文物被征用、盗掘、非法出口、贩运或以暴力、强迫、胁迫等手段获取,尤其是在武装冲突期间或通过其他非法方式而流失,这对原属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重申推动和促成此类文物返还原属国是一项道德或法律义务。《青岛建议书》鼓励各国和文物持有者认识到殖民获取的非正义性,并承认纠正这种非正义性是此类流失文物处理政策和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青岛建议书》建议采取一切适当措施,防止非法流失文物及相关数据遭受盗窃、不当安置、不当管理、损坏等一切危及文物安全的威胁。同时强调,发挥其内在价值亦同等重要。比如,倡导文物持有国博物馆完善藏品记录并提升透明度,加强文物的安全监管,鼓励编制殖民藏品清单并与社会共享,同文物原属国合作开展藏品的来源调查等。
同时,《青岛建议书》鼓励文物持有者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复制和展示此类藏品;鼓励各国利用数字技术和在线平台,提高公众意识并开展教育活动。《青岛建议书》还特别提示,此类藏品的数字化和展览形式(包括在线展览)应通过协商与合作,确保得到原属国的参与和同意,以尊重原属国赋予此类文物的意义和阐释。
在强调合作、资源共享的当下,《青岛建议书》注重在文物原属国和持有人之间寻求平衡性的方案,强调平等互惠基础上的对话合作是处理此类文物非常关键的要素。比如,鼓励文物持有者应尽快对此类藏品进行适当的溯源研究,鼓励各国与专家、社群、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此类文物的保护和返还学术研究,并加强与原属国的合作,按要求提供文物的数字形式和其他相关信息,研究成果与原属国分享。
《青岛建议书》也关照到了非法流失文物持有国的权利,将有关返还的讨论延伸到文物回归后的展示利用阶段,鼓励文物原属国与持有国建立可持续的伙伴关系,包括加强合作研究,共同制定业务框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平台,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和文物的数字化展示。
据悉,《青岛建议书》是我国继2014年主导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后,再度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为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的保护与返还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