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塞北草原谱新曲——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见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塞北草原谱新曲——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见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03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金虎 许馨仪 王潇 光明网记者 王若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一首动听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那广袤无际的大草原上。美丽、自由、浪漫、豪迈的内蒙古如同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北疆。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成立77年来,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呈现出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画卷。

  新时代,内蒙古提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战略目标。在北疆风光最美的时节,“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采访团走进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近距离聆听内蒙古各族儿女凝心聚力同发展、亲如一家共进步的故事。

塞北草原谱新曲——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见闻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新华社发

  兴安盟:红色故事代代传

  走进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红城小学,巨大的石榴雕塑分外醒目。围绕雕塑栽有56棵石榴树,每棵树下都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是各个民族的简介。

  “这56棵石榴树象征着我国56个民族,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红城小学校长杨金辉说,学校设有国学精粹、经典诵读、石榴园实景教学等42种特色课,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与实践。

  进入暑期,乌兰浩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内游人如织。在一件件红色文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座座铜色雕塑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静静伫立,耳边是讲解员娓娓道来的红色革命故事。

  “内蒙古各族人民同祖国其他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馆内,一位小朋友用稚嫩的童声向游客讲解,言语流利,声情并茂。这位小小讲解员名叫樊玥辰,是一名小学生,也是“小小红色宣讲团”中的一员。“我的讲解能让更多人知道内蒙古的红色故事,我觉得很振奋,也很受鼓舞。”樊玥辰说。

  “我们组建的是一支有思想、有活力、能创新的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李思宇表示,培养“小小红色宣讲员”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3年来,纪念馆已经成功举办240多期小小红色宣讲员、讲解员培训和实践班,培养了小小红色讲解员350多名。

塞北草原谱新曲——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见闻

小朋友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进行赛马活动。新华社发

  包头:工业新城正崛起

  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一号高炉高高矗立,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现场火花四溅。65年前,内蒙古的第一炉铁水从包钢一号高炉流出,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也让“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流传至今。

  当年,包钢一号高炉荣誉炉长刘志祥毅然放弃到清华大学深造的机会来到祖国北疆,成为包钢第一代建设者,并与8万多名创业者一起奋战,开启了内蒙古工业发展的先河。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传承。

  “包钢不仅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也谱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籽心连心的生动赞歌。包钢5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次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89岁高龄、曾任包钢党委办公室主任的葛桂林告诉记者。

  如今,包钢正续写着“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佳话: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分之二的钢轨来自包钢,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以及钢结构领域中,包钢的无缝钢管占据一席之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等国家重点工程也都有包钢稀土产品的身影。目前,包钢累计产钢3亿吨、实现利税1000亿元以上,并拥有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现在,“草原钢城”包头,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奋起直追,钢铁等传统产业积极转型求变,稀土产业抢抓机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一座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塞北草原谱新曲——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见闻

6月25日,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牧骑的演员在着陆现场庆祝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新华社发

  呼和浩特:草原都市新牧歌

  内蒙古呼和浩特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内,成群的“黑白花”奶牛,有的在牛舍享受“牛体刷”按摩,有的在院子里晒太阳,好不自在。“奶牛吃的是科学套餐,喝的是纯净水,耳标‘身份证’显示着它们的健康。”牧场的畜牧工程师张吉明说,奶牛每天过的都是“定制生活”。一天中,张吉明除了定时参与3次喂养奶牛外,还会随时监测奶牛的采食、消化、产奶数据。

  “我们采用物联网技术,全天候监控牧场各个环节,牛舍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调节,让奶牛生活得更舒适。”张吉明说。走入车间,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各司其职。在这里,全球先进的全封闭智能一体化发酵模式,可以全自动处理粪渣并制成有机垫料、液态肥料,实现了种养结合、可循环的生态化养殖。

  “现在几万头的奶牛场,生鲜乳挤出后,2小时内即可完成加工。今天晚上做的牛奶,在冷链配送下,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就能送到市民楼下。”在内蒙古草原新牧民“八万头种养加一体化项目”奶牛场,“新牧民”王玲艳见证了“挤奶到加工2小时成品”这一全球乳品行业重大技术突破。

  现如今,“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自然风貌正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铺展开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牧歌”,乳业让呼和浩特更加香飘四溢,名声在外。

  鄂尔多斯:暖城铺就幸福路

  走在鄂尔多斯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民族团结标语;党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组建而成的宣讲队伍,成为鄂尔多斯各族群众获取和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鄂尔多斯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五个一”为抓手,在全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打造了“暖城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品牌,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康巴什区康新街道悦和社区,位于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9个民族聚居。在社区一角的“共享花园”内,记者看到各种蔬菜花朵竞相生长。“这是我们的‘共享花田’项目,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可以优先得到花田种植权。”社区党支部书记郭佳说。

  据郭佳介绍,悦和社区积极推进“家园共治”,成立“幸福共治委员会”“民族团结一家亲互助协会”,培育“石榴籽家庭”、社区“红”人、睦邻联络员等骨干力量71个,让这些组织和“红”人成为党群关系和民族团结的最佳“联结点”,党建引领下的各族群众自治成了社会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悦和社区依据各族群众需求,打造“21℃暖”党建品牌,构建五级三类服务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到适龄儿童上学难,小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桩件件都得到了重视与解决,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赤峰:玉龙故里中华情

  赤峰是内蒙古人口最多的城市。这里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地区,发现了8000年前的小米、“华夏第一龙”红山碧玉龙等,中华文化的根脉在这里从未断代。

  在赤峰市松山区临潢家园社区,一番热闹景象呈现眼前:各族居民有的在学书法,有的上剪纸课,还有的参与乌兰牧骑排演……临潢家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壮族等13个民族。近几年,社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

  在赤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城市社区辐射到乡镇农村。走进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多民族之家”张国利家,小院内鸟语花香,瓦房干净敞亮。

  “我家共有11口人,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家庭,家庭特点是‘四三二一’。”张国利向记者解释,“四三二一”是指四世同堂,家里有汉、蒙古、满三个民族,有两名退伍军人和一名党员。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村考察调研时来到张国利家,看庭院、看厨房,唠家常、问收入。5年过去,张国利对此情此景难以忘怀。“我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带头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张国利深情地说。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3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