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履职记】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泽昊 张国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熙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念白声余音未绝,书店内掌声已起。又是一个周末,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京剧院副院长周利来到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的精典书店,为来到这里的家长和孩子讲解京剧的历史,展示京剧的魅力。《游园惊梦》的那句念白常常被周利用作戏曲普及活动的开场白,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她作为文艺界别戏曲领域政协委员的愿望——带领更多人走进戏曲的“大园林”,让大家感受“满园春色”。
今年全国两会,周利提交了《关于实施戏曲美育教学系统化工程的提案》,呼吁建立完善的戏曲美育教学系统。“戏曲美育教育涵盖了两个层面,一是面向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戏曲教育,二是普及性的戏曲美育。”周利介绍,自从履职以来,她和重庆京剧院在戏曲美育教育系统化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和书店展开常态化合作,就是她在面向大众普及戏曲美育方面做出的尝试。
在履职过程中,周利感受到青少年应当成为戏曲普及的重点对象。她认为,发挥戏曲美育功能“要从娃娃抓起”。2023年10月,重庆市京剧院走进重庆市南坪中学,举办了“走进京剧·开启美的旅程”主题活动。活动上,除了给学生带去传统剧目,周利和演员们还现场招募体验者,让学生亲身体会京剧的唱念做打。一名参与了活动的高中学生说:“老师教我们拉山膀、做云手、翻水袖。通过几个简单的身段,我体会到了创造这门艺术的先辈师法自然的智慧。”听到这样的反馈,周利十分欣慰。“学生们能用自己的视角理解和体会戏曲之美,主题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周利说,“我们要在学生心中播下戏曲的‘种子’,让广大青少年真正从戏曲的内涵上领略中华传统精粹、提升文化精神素养。”
除了走进中小学,周利一直在探索发挥戏曲美育功能的新方法:与高校合作开设京剧课堂、在电影院举办京剧导赏活动、开展寒暑假体验营……不论什么形式,周利都会在展示京剧的同时,讲解与京剧有关的历史文化和欣赏京剧的方法,并邀请参与者现场体验京剧表演的一招一式。
在履职实践中,周利总结经验后发现,普及戏曲不能只是办几场“我说你听”式的讲座,更需要让参与者全面深入地感受京剧。她把自己这些年普及京剧的经验写入提案,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建议,专业戏曲院团要尊重戏曲传播规律,可根据实际情况创建集讲座、演出、导赏、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普及模式。
普及戏曲,除了事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是发现“好苗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重庆京剧院教研部的平台,周利和团队研究制定了研学营等一系列的戏曲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幼儿园、中小学招收京剧爱好者加以训练。从学员中挑选有天赋的学员进行长期跟踪培养,这也是后备人才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尽管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周利看来,在面向大众的普及性工作这一层面,实现戏曲美育教育的系统化仍然任重道远。“缺教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周利直言,戏曲进校园活动已开展十余年,但大都处于送去了、留不下的状态。当前基层学校也基本没有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主要困难之一就是没有专业且系统并符合学校教育规律的戏曲教学教材。
周利认为,作为政协委员,除了要发现问题,更要发挥自身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周利和团队按照京剧行当、表演难度,分级分类编写了一套京剧表演教材,教材里包含基本功练习、经典唱段等内容。“目前,教材还在探索阶段,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打磨,完善教材内容。”周利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未来她还会在戏曲教育师资培养、转企改制戏曲类院团的运营问题上做更多调研,为戏曲普及、人才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