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漫步津城 赴一场非遗之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漫步津城 赴一场非遗之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7-29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董山峰 光明日报通讯员 兰英博

  青年聂远山,每周二都要在工作结束后往返20公里,到天津青年宫学打快板。

  巴西姑娘艾茉莉,如今是京东大鼓传承人的弟子。在南开大学的一堂传统文化课上,她与京东大鼓结缘。

  走进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村,阵阵胡琴和锣鼓声传来。村剧院里,几位村民演员正在彩排,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

  天津,是诸多非遗项目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漫步津城,便可感受到非遗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接地气 广受欢迎

  13岁的刘承昊与聂远山一样,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在天津青年宫学习快板。当被问到学业繁忙为何仍要坚持时,他直言:“喜欢,我从小就爱听快板相声,学快板的过程让我快乐。”

  近年来,天津青年宫举办的“午间一小时、下班一小时”青年社团和夜校课程广受好评。4年来,共开办346个班次,组织各种特色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的青年25000多人次。天津青年宫教育培训部部长庞新介绍,古彩戏法、京韵大鼓、天津快板、中式插花等课程都很受欢迎。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收完冬小麦,宝坻区大唐庄村的村民闲了下来,聚在一起唱大戏。

  据了解,村里的评剧团每逢农闲都“敲起锣鼓唱大戏”,引得周边村民也来凑热闹。评剧的唱腔特别接近当地语言,乡土味浓,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两句。

  天津宝坻是国家非遗项目评剧和京东大鼓的发源地,大唐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评剧村”,村里的业余评剧团已有百年历史。

  “评剧、京东大鼓这些非遗项目在宝坻有群众基础。”宝坻区文旅局局长吴庆娟介绍,今年以来,宝坻区文化馆组织评剧专家,下乡辅导基层表演队20多次。

  天津市文旅局非遗处负责人宗成灵介绍,天津现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7项,其中曲艺类非遗具有群众基础广泛、专业实力雄厚、曲种丰富、说唱兼备、传承有序的特点。

  老传统 走进课堂

  《相声艺术赏析》是天津大学的热门选修课,课程设置容量是100人,每次预选的学生都有四五百人,有的学生从一入校就开始尝试申请,但直到大四才得偿所愿。

  授课教师张斌说:“这门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对我而言是鼓舞也是挑战。在过去5年里,大约有1000名学生选修了课程,他们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一段相声,张斌会挑选出不同的版本展示给学生。在教学中,他会对相声节目进行分类。他还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转化为理论研究和创作素材。“有的学生用英文翻译了相声片段,将对相声的喜爱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种实践为学生开辟了新思路,带来了新收获。”张斌说。

  除了曲艺非遗项目,手工艺非遗项目也越来越多地走进校园。

  “下学期,我们考虑将非遗与通识课、专业课和实训课结合,邀请‘刻砖刘’非遗传承人参与我们的建筑美学课教学。”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冯亚亚介绍。“刻砖刘”砖雕技艺是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天津民间工艺四绝之一,几年前,传承人刘季赟就带着砖雕技艺走进天津多所大学校园开讲座,广受师生欢迎。

  据介绍,2023年,天津开展非遗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10家单位获颁首批非遗研究基地称号。其中,天津大学2023年成立首批五个非遗学田野教学基地,2021年该校“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多所院校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9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