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三河一江,传唱着亲如一家的动人乐章;草原大地,开遍民族团结的格桑梅朵。
地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首曲所在地,曾被费孝通称为“青藏高原的窗口”。汉、藏、回、土等30多个民族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唱响了民族团结的欢歌。
秋末,记者奔走在甘南大地上,记录下那一个又一个感人瞬间。
走进甘南州民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房间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无论是稚嫩儿童还是耄耋老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职工卓玛草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教育经验,负责照顾十几位儿童和老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有90多岁。孩子们叫她“卓玛妈妈”,老人们则视她为亲闺女,大家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
91岁的昂考老人,7年前入住这里。起初生活尚能自理,但随着年岁越来越高,腿脚开始不便,现在只能依靠轮椅活动。“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养老无忧;卓玛草她们任劳任怨地照顾,让我们有了幸福晚年。”老人言语间满满的幸福感。
虽非骨肉亲,依然父母心。甘南州民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始终怀着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各民族干部职工和老人、孩子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180公里之外,碌曲县公安局郎木寺派出所,上级发的奖牌奖旗,群众送来的感谢信、锦旗,多得放不下。
近几年,藏身在绿水青山间的郎木寺景区,凭借着浓郁的藏族风情和秀美的高原美景火爆出圈,郎木寺派出所的民辅警也成了最忙碌的“多面手”。
为解决旅游旺季车辆通行问题,他们变身“交警”,不仅上路疏导,还联合景区发出交通管理公告;他们变身“翻译”,搭起沟通的桥梁;地形复杂游客众多,他们就成了“活地图”,景点、酒店、饭店烂熟于心,提供精确导航……
与此同时,郎木寺派出所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协调动员多方力量,推动景区成立多元调解工作队伍,努力把涉旅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当地,摸索出了一条旅游警务的新模式,受到了游客和当地群众的赞扬。
这个开学季,甘南州600名初高中新生背上行囊,离开草原、走下高原,来到兰州新区,在现代化的甘南实验中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涯。听到孩子们发出的惊叹,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51岁的汉子龙布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龙布说,甘南实验中学在兰州新区建成开办,凝聚着省、州以及多个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孩子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点亮了民族教育的希望之灯。
从普通教师到担任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龙布在甘南州教育战线辛勤耕耘30多载,近几年全身心投入教育改革中。在他的带领下,甘南州教育局以思政教学为灵魂,以文化浸润为纽带,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改革,并于2023年秋季学期成功实现了中小学课程设置与全国并轨同步,提前两年达成了教改目标。
就在龙布为甘南的民族教育发展奔走忙碌时,来自天津的帮扶干部高德旭,正穿梭在一个个项目现场,实地考察实施成效。
“黑木耳、白木耳都长得很好,家门口就有产业,不用外出打工了。”在甘南州卓尼县,种植户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设施大棚,满脸笑意。
2022年,高德旭响应天津市委市政府号召,从天津来到甘肃,担任甘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他很快就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全力以赴展开工作。两年来,他把对口支援作为补齐短板弱项、培育优势产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引擎,积极推动实施了改善民生、促进团结、凝聚人心等方面的90余个好项目,带动了地方发展。
夏河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他冲在前,妥善安置;与重度残疾群众“结对认亲”,他记在心,嘘寒问暖;对富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他谋在先,务求实效……这个“外乡人”早已融入了甘南州,也得到越来越多干部群众的认可。
在前不久公布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名单上,甘南州委统战部、郎木寺派出所、甘南州民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3个集体,以及龙布、高德旭两名个人,榜上有名。
“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扎实推进沿洮沿黄、白龙江流域九县区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行动,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聚焦全面打造新时代‘五个甘南’、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样板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黄河上游绽放。”甘南州委书记何谋保说。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