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风拂乡野 暖阳映桑榆——走进济南三涧溪村看农村老年人新生活
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风拂乡野 暖阳映桑榆——走进济南三涧溪村看农村老年人新生活

来源:中国老年报2024-11-01 11:06

新风拂乡野暖阳映桑榆

——走进济南三涧溪村看农村老年人新生活

  “总书记来过我们家!”64岁的赵顺利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村民,他家客厅挂着一幅醒目的大照片,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和他们一家人亲切交谈的场景。“真想告诉总书记,这6年,我们村更美了,农民的生活更好了。”他感慨地说。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涧溪村考察时深情叮嘱,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随着村里产业发展,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老年人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涧溪村“章小福”农乐园鸟瞰图(三涧溪村委会供图)

  收入增加:

  鼓起养老钱袋子

  赵顺利家虽然早已衣食无忧,但他依然干劲满满,前两年新买了辆铲车,在家附近承接工程业务。他的父亲赵永发今年84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经常骑自行车绕着村子转几圈。老人喜欢看绿树成荫,看碧水环绕,看新建成的现代化的厂房楼宇,看翻修后古朴典雅的明清古建——看他引以为傲的美丽家乡的新变化。

  △84岁的赵永发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坚持读报(赵华夏摄)

  提起曾经的三涧溪,赵永发连连摆手:“神仙也治不了。”十多年前,三涧溪还是一个落后村,人心不齐,村集体负债累累,6年换了6任村支书。2004年,在娘家村担任过5年村支书的高淑贞,被组织上派往婆家所在的三涧溪村。

  “第一要务就是要抓党建、带队伍,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总结起治村经验,敢闯敢干的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开门见山地说。她从“三会一课”抓起,带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从乡亲们最急切、最需要的事做起,修路、通自来水,想方设法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赵华夏 摄)

  村党委带领村民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攻克,村子逐渐由乱到治,又由治及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兴建工业园,先后引进70余家企业;发展旅游,开发美食街,复建古地道景点……形成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村里老年人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起来,养老更加有保障。如今,赵永发每年都能享受到村里土地流转带来的分红,5个子女人人有工作,家家住进新房、买了新车。

△三涧溪村街头一景(三涧溪村委会供图)

  老年人家庭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合家团圆的时候多了。赵顺利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常年在外打工:“那时候我母亲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可是没有办法,我是家里的老大,挣钱更要紧。”自打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他明显感到家附近的就业机会变多了。特别是村南边建起工业园后,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现在,中青年人挣钱又顾家的愿望变成现实,留守老人大幅减少,越来越多老人能够和儿女孙辈共享天伦之乐。

  服务提质:

  打造享老大礼包

  三涧溪村是个有着3000多人口的大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1%。新农村里的养老生活有何变化?赵永发父子用一个个实例勾勒出一幅“享老”图景:60岁以上老人每个月有生活补助,80岁以上老人每月集体吃一次水饺;老年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处处欢声笑语;村里建了卫生室,小病不出村;三甲中医医院章丘区中医院去年落地三涧溪,更方便了村民看病……“城里有的我们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父子俩的言语中满是自豪。

  村中心地带,坐落着花园般的双山敬老院,院内鸟语花香、长廊环绕。秋日的午后,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树影斑驳的长廊下,悠然自得地拉呱儿。80岁的于秀芳一看到记者,就露出开心的笑容,热情地打着招呼。她在敬老院住了5年,早已把这儿当成了家。“吃得好,住得好,衣服有人洗,洗澡也有人帮。”她说。

△双山敬老院的老人们(赵华夏 摄)

  自2018年以来,敬老院多次整修,院区环境不断美化,新建了宽敞明亮的综合楼,床位扩建到150多张,不止是本村老人,就连十里八乡的老人也慕名而来。

  从面向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到满足不同老年群体需求,从政府和村集体支撑到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从提供生活照料到追求医养结合、品质养老——这家建于2007年的敬老院,一直在探索着农村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0岁的院长苑振华在双山敬老院工作了10年,从维修工、护理员、行政人员再到院长,几乎所有岗位干了个遍。

  谈起变化,苑振华感受最深的是养老观念在变:“以前人们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现在即便在农村,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养老方式。我们用贴心、细心、耐心的服务赢得老年人的好口碑。”

△双山敬老院义诊活动(双山敬老院供图)

  “农村老人吃过很多苦,我们要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是高淑贞的心愿,“把老人照顾好了,中青年人没了后顾之忧,他们就能更好地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

  今年,高淑贞“升级”做了姥姥。年近花甲的她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理解,对养老服务工作有了更多思考。“国家这么关心农村老年人,好政策不断出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是重点:调动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服务;借助周边医疗资源优势,推动康养、医养相结合;让农村老人也像城里人一样上老年大学……“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她说。

  银发有为:

  齐心助推新风尚

  如今,三涧溪不仅是远近皆知的富裕村,还是全国闻名的文明村。村里充分发挥老年群体“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优势,将他们组织到移风易俗、传播文明新风的队伍中来。

△三涧溪村街头一景(三涧溪村委会供图)今年国庆假期,村里又有几户人家办喜事。举办仪式之前,他们主动到红白理事会报备,按照《村规民约》要求,自觉控制宴席规模。

  曾经的三涧溪和很多农村一样,村民办红白事喜欢讲面子、比排场,高价彩礼成为整个家庭的沉重负担。为了刹住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歪风,村里于2005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婚丧嫁娶仪式简办标准。

  60岁的老党员叶玉辉是红白理事会副会长。他不仅以身作则,自己家新事新办,还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起周围人的改变。

  叶玉辉介绍说,理事会中吸纳了十余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其中老党员占了近一半。村里无论谁家办红白事,都会请理事会出面操持。他们的每一次帮忙都是一次监督和宣传,潜移默化地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理念深入人心。

  “红白事简办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都是移风易俗的受益者。”叶玉辉说。

△三涧溪老年模特队在美食街“走秀”(三涧溪村委会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涧溪村时叮嘱,要把党的政策用生动通俗的形式宣传好,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理解。要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移风易俗,为农民减轻负担。

  广大村民牢记在心、付诸行动。和叶玉辉一样,村里的老年人自觉担起传承良好家风、树立文明新风的责任,力所能及地为振兴乡村文化贡献力量。

  10月敬老月期间,在三涧溪村光彩亮丽的文体广场上,一场场庆祝活动轮番上演,老人们载歌载舞、笑容满面,尽情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涧溪老年秧歌队队长刘维荣(受访者供图)

  老年秧歌队带来的新节目《中国范》备受好评。为了跳出新时代农村老年人的风采,十几个老姐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排练,忙完一天的活计,她们每晚都聚在灯光明亮的文体广场扭一扭、舞一舞。

  62岁的队长刘维荣说:“除了秧歌队,我还参加了舞蹈队、模特队。我们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很丰富,村里还有老年锣鼓队、舞蹈队、庄户剧团等。老年人聚在一起不只是自娱自乐,还宣传新风尚,带动大家移风易俗。”

  “以党风带家风促民风。”这句多位受访老人共同提到的话,印在三涧溪乡村振兴展馆的墙上,也印在每一位村民的心里。

  逐梦途中的三涧溪,风光正好!

  ■记者手记

  做好农村养老必答题

  走进济南三涧溪村看养老,看得到老年人自然流露的幸福表情,看得到村党委在发展养老服务上的不懈努力,看得到养老机构迈向社会化的探索脚步,看得到孝亲敬老、老有所为蔚然成风。

  采访中,记者时时能感受到三涧溪人身上透出的那股不畏难的劲头。三涧溪曾是一个穷村、乱村,问题诸多,但村党委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最终打开了工作局面,路越走越顺。同时,三涧溪人身上也有一种不停步的劲头,总在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树立新目标,高品质做好养老服务就是目标之一。

  农村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形势更紧迫、困难也更多,养老工作怎么推?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也要具有这两种劲头,不畏难、不停步,找准痛点堵点,突破瓶颈障碍,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今年5月,民政部等2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涧溪,只是中国众多村庄的一个缩影。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全国各地,县域统筹、城乡协调、符合乡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多农村老年人不出村、不离乡就能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三涧溪村美食街和老村鸟瞰图(三涧溪村委会供图)

  采访报道:中国老年报记者 赵华夏

  视频制作:中国老年报记者 赵华夏 张一朋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黄河三湾变迁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2024-10-24 10:07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2024-10-24 10:05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10-23 17: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