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2-16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李梓旗、张广辉(均系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大学土地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复杂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随着粮食生产重心的不断北移,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东北进一步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核心举措,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若干措施》,为东北地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发展东北现代化大农业的核心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并要求东北在粮食生产方面承担“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的重任。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以地区比较优势为依据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是提高全国经济效率、保证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东北地区拥有全国最好的耕地资源,在粮食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农业发展不仅要满足自身需要,更要服从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大局,为全国及时、足量地提供产品,这就要求东北地区必须统筹内部和外部,放眼当下和未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对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支持,也应严格以提升粮油作物的单产水平为目标,引导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坚决防止资本逐利导致的“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发生。

  强化对黑土地等资源的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只有在保护好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泽及千秋万代而生生不息。黑土地是最为肥沃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黑土分布区,也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拥有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因此,强化对黑土地的保护是东北资源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应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东北地区优先把黑土地区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逐步完善黑土地保护制度,做好总体部署和评价验收工作;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农田基础设施、促进耕地质量提升;持续巩固水土流失治理,聚焦小流域、坡耕地、黑土区侵蚀沟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扩大土壤改良培肥面积,保证在黑土地保护利用过程中推进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东北地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化大农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因此,在东北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本质上就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一是开展种业创新攻关。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芯片”,对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加强对东北地区农业科研院所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根据各地优势作物品类和自然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种业,在大豆、玉米等关键品种的育种技术上给予特殊支持。二是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应加大力度提高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推动传统农用机械数智化转型升级。

  支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现代化大农业是包含生产资料供给、农作物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多个环节,建立在现代农业和农业企业化经营基础上的“大农业”。东北地区长期以粮食种植为主,在粮食产业链的收益分配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而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而提升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加速东北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破局之策。一是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大文章,通过政府招商、产销协作、集体经济等渠道全方位推动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并与现有产业形成有机结合。二是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响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东北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质优价廉,但产业化程度较低,缺乏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和物流体系加持。应积极做好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发掘、培植、推广工作,开辟多种销售渠道,对接现代化电商物流体系,将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作为东北农业新的收入增长点。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充分流动、优化组合,统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此,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人地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应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盘活闲置耕地、宅基地、农房,通过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建设土地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二是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尽管东北地区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现代化大农场,但小农生产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如何联结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关键问题。应继续发挥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相关服务业规模经营,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转型。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6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