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专家点评】
作者:赵精武,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激发数据要素的市场经济价值,不仅关系如何供给高质量数据资源,还牵涉如何充分高效利用数据资源。公共数据是整个社会运作方式的数字化“产物”,具备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数据供给规模与市场需求脱节,出于公共数据安全的考虑,现有的公共数据供给类型、供给数量较为有限。二是公共数据的供给方式难以适配多样化的场景应用需求,进而导致公共数据的经济价值挖掘不充分。为此,在实践层面,各地政府正在结合当地的产业现状,探索未来数智社会公共数据落地应用的不同形式。
打造数据交易平台,一体化衔接供需目标。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下数据交易的市场需求。因为买卖双方无法在交易前评估潜在的交易风险,且双方需求往往难以精准匹配,从而限制了公共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成都“蓉数公园”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它就像一间综合性商业超市,在这里企业可以选购适合自己的数据产品。
缩短授权运营审核周期,控制流通利用安全风险。公共数据之所以无法像其他商业数据那般“轻松”处理,是因为公共数据安全直接关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地政府在探索公共数据开放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数据安全问题,只敢“蜻蜓点水”,不敢“蹚着激流过河”。上海数据交易所设立的公共数据专区,便是通过规范化、高效化的数据交易审核流程,快速完成公共数据产品的挂牌上架。
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创新公共数据利用方式。以往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大多是以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产品为主,进行直接的数据交易活动。这种单一性的公共数据利用模式无法充分反映和释放不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特征及价值。苏州市姑苏区借由公共数据和数字孪生技术辅助完成古城文物保护工作,这种数据利用模式是“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数据产品开发交易”惯常做法之外的创新。
聚合公共数据资源,提升公众安全保障。释放公共数据经济价值,加速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需要“对症下药”。公共数据并非特定类型、特定内容的数据集合,而是包括政务数据、公共事业数据、环境与资源数据等。其中,公安、消防等社会安全保障机关所积累的公共数据具有及时性和敏感性等特征,相应的开发利用方式应当更加侧重公共安全功能,而非局限于市价增值。消防救援“一张图”正是这种尝试,它通过打通各类救援数据关隘,实现了救援资源的高效调度。
当然,这些落地应用案例并不完全代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的方式。公共数据安全问题不是拦在公共数据开放利用面前的“高山深谷”,事实上,不开放利用公共数据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公共数据的安全和利用是一体化议题,全面的安全保障才能够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充分激活,公共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才能促成公共数据的循环积累,进而形成更健全的公共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系统部署加快开放利用功能数据资源需要勇于创新实践,以试点实践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未来,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制度体系应当是以公共数据资源的自身特征为中心,形成面向行业、面向市场、面向场景的多层次开放利用模式。例如,政务数据的开放利用需要结合政务服务的基本特征,加深基层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程度;环境和资源数据的开放利用应当结合生态系统保护和绿色社会的政策导向,推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估等领域的数字化产品开发。
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国已经积攒了体量庞大的公共数据资源,犹如一座价值连城的矿产资源等待着挖掘。面对这样一座“富矿”,我们不能只见眼前不见未来,应当以“富矿精开”的思路进行精细化挖掘。坚持实践问题导向,面向公共数据资源的核心特征,提升这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同时,也要平衡好资源挖掘和资源安全两项目标,建构公共数据循环高效利用的制度管道。以“守”的姿态保护好公共数据富矿的资源优势,以“创”的思路组合延长公共数据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数智社会的持续发展。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方曲韵、李晓东、周洪双、颜维琦、孟歆迪、苏雁、彭景晖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雨霏、刘依林)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3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