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1日,2024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在上海体育馆举行。顶尖选手上演巅峰对决,在跨年之际为球迷奉上一场精彩又充满情怀的乒乓球盛宴。
翻开“上海赛事”的日历,人们发现,2024年,上海几乎“全年无休”地举办着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据统计,全年赛事达到178场之多,其中不仅有F1中国大奖赛等一些常态化顶级赛事的回归,也有新创设、引进的赛事,例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2024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等。
高质量的赛事,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现,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高阶形态。高质量的赛事背后,更是一座城市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和全民体育的坚实基底。
作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倡导“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理念,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于2015年首次提出这一目标,2020年提出明确时间表。近十年间,上海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青少年体育不断加强,举办全球顶级赛事方面多有突破。如今,浦江两岸,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架构基本形成,一座活力澎湃的城市跃然眼前。
2024上海赛艇公开赛现场。上海市体育局供图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上演激烈角逐。上海市体育局供图
2024上海帆船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彰显城市特色。上海市体育局供图
处处可健身,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早晨,到家门口的社区操场走上5圈,晒晒太阳,压压腿,神清气爽。”家住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寿益坊的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街角的康健体育公园是周边居民的“心头好”。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健身步道、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房、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市民健身驿站、儿童乐园……“你能想到的常规运动设施,这里都有!”
这座开放式社区体育公园2004年建成,是上海市首家社区公共体育场馆。场馆坚持365天全年无休,开展公益性运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多样化的运动健康需求。2024年,这里服务客流超100万人次。
立足社区、面向全人群,不断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健身环境,努力办好家门口的体育民生实事。康健街道的活力景象是上海近年来持续优化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设施布局、提高运营效率的一个缩影。
2022年岁末,坐拥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场和上海游泳馆3座地标性体育建筑的徐家汇体育公园焕新亮相。围绕这几座专业场馆布设的市民休闲运动空间与口袋公园、绿荫草坪相映成趣。
除了新建或改造运动场馆,这几年,上海还探索在城市更新中不断挖潜,利用各类闲置用地、建筑屋顶、高架桥下等城市“金角银边”,释放运动空间。
在长宁区北新泾街道,一处高架桥下的空间变身为五彩斑斓的体育公园:粉红色的“火烈鸟”旋转楼梯、深黄色的“猎豹”球场、黑白条纹的“斑马”球场和广场,几大色块构成体育公园的主打色调。敞亮、时尚又活泼的风格,令这里很快成为网红运动场。
在黄浦区,鑫景金融服务中心地下一层闲置空间改建出4300平方米的外滩金融都市运动中心。上海市体育局会同市总工会在楼宇、园区等区域布局职工健身驿站,累计建成职工健身驿站131个。
以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为目标,上海正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数字化,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年赛事盛,体育成最美城市景观
2024年5月,上海举办了国际奥委会新创赛事——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和攀岩等四个项目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云集400余名各国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上海办赛打出10分(即满分)的高分。
顶级赛事之于城市的价值,上海早有认识。2002年,上海获得连续7年F1大奖赛举办权,为此建造了上海国际赛车场。2004年,上海获得5年网球大师杯赛举办权,并为此建造了旗忠网球中心。2009年,上海网球大师赛成为全球九站ATP1000赛中,唯一一站在欧洲和北美以外举办的大师赛。
2024年12月6日,久事体育和F1共同宣布:F1中国大奖赛已完成新一轮签约,双方将自2026年起续约至2030年。来自F1的官方数据显示,F1中国大奖赛连续举办2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车迷,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正持续上升,当前中国粉丝数量已突破1.5亿。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常设赛事之一,F1中国大奖赛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共吸引逾20万观众现场观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4.0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产出效应)39.28亿元。
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赛事之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上海将赛事发展与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紧密衔接,持续优化赛事结构与布局,提升赛事质量与效益。高质量的赛事也是世界观察上海、观察中国的窗口。几年间,上海先后创办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明日之星系列赛、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等自主品牌赛事,确立了凸显城市特质的自主品牌赛事矩阵,“上海赛事”已然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赛事也让市民更多地了解体育项目,进而参与其中。赛事的消费牵引作用,越来越被“看见”——除了赛事举办直接拉动门票、餐饮、服饰、运动器材等体育周边用品消费,还掀起了“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新时尚,让体育赛事“流量”加快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越来越多的赛事也在积极“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
记者注意到,上海在办赛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有系统、有规划地引领和构建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相继发布《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等,推出一系列管理创新举措。“顶级赛事、标志性赛事、培育型赛事”——上海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这样界定他心目中的“上海赛事”标准。“我们希望探索形成一个闭环的赛事认证、赛事评估、赛事扶持的管理服务体系,从专业度、关注度、贡献度等方面对赛事影响力作评估,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办赛,提高赛事活动的针对性,让‘上海赛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表示。
赢得青少年,体育让城市充满朝气
腾空、投篮、得分!作为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打造的青少年自主品牌赛事,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2024年夏天,这一赛事新增高中女子组和初中男子组,推动校园篮球发展,吸引逾万名青少年参与。
近年来,上海打造以三对三超级篮球赛为代表的特色品牌赛事,开展青少年体育普及类赛事,多元化普及型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构建形成,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显著提高。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上海黄浦区、杨浦区共摘得28枚金牌、30枚银牌、29枚铜牌。
对标奥运增设项目、扩围纳入普通学生……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共同举办的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以新姿态亮相。这是上海级别最高的学生综合性运动会,自2024年9月开幕以来直至2025年1月,每个周末都持续进行比赛,比拼热烈。定向越野、桨板、攀岩、BMX小轮车、腰旗橄榄球、冰球、陆地冰壶,这些够新够潮的项目,成为学生运动会的新亮点。
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和上海深化体教融合、强化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密切相关。配送体育课程,构建青少年体育赛事平台,组织开展年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体育主题四季活动……这是上海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一角。
上海还持续构建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共同完成新一轮市级学校体育“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引导学校积极开展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推进学校课余训练体系发展,遴选一批专业体育人才进校园带训,推动更多专业的体育力量融入学校体育师资队伍。
在竞技体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上海坚持开门、开放办竞技体育,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开放共赢、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7年,上海有花剑和乒乓球两个项目探路社会联办训练机制,到目前,社会联办队伍已壮大到19支,出现了“市队区办”“市队俱乐部办”“市队学校办”等多种联办模式。
2024年1月1日,《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上海市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面向未来,上海目标明确:到2035年,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形成“一城一都四中心”发展格局。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体育领域改革,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要素配置和产品流通效率。我们愿意在改革创新中为国家承担更多试点任务,探新路、测压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体育。”徐彬说。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