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正是金沙江干热河谷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才使这里成为攀枝花苏铁唯一的自然生长地和野生保护地。”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科科长杨意斌介绍,通过持续的保护,攀枝花苏铁的野生种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
按照规定,自然保护区每10年要进行一轮自然资源情况调查摸底,到目前为止,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开展了三轮综合资源调查。第一轮调查发现,保护区内自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总共23万株,第二轮调查时,数量增长到38.5万株。2022年第三轮综合科考显示,攀枝花苏铁野生种群数量增加到38.92万株,保护成效日益显现。
攀枝花苏铁1971年被发现,1981年正式命名,1983年保护区成立,其后演变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攀枝花苏铁及其生长环境为主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攀枝花苏铁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在自然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不加以保护,私挖盗采和其他生物的侵袭竞争将使这一特殊物种很快野外灭绝。
“保护区经过40多年的封山育林,很多灌木乔木长起来了,容易遮蔽攀枝花苏铁赖以生存的阳光。”杨意斌说,“针对这种情况,保护区利用苏铁植物比其他植物更耐低强度火烧的特性,采取低强度的人工干预火烧,这样有助于恢复攀枝花苏铁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够杀灭一些危害苏铁生长的害虫。”
保护区还采取人工繁育的方式,帮助攀枝花苏铁扩大种群。目前保护区已累计繁育了5万株攀枝花苏铁。
攀枝花苏铁的保护存在诸多难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鉴定攀枝花苏铁的年龄,因为其生长非常缓慢,内部是淀粉结构,没有年轮,而且其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基部的鳞片会脱落,所以也没有办法通过数鳞片的方式来计算它的年龄。”杨意斌介绍。
不过科研工作者总结出一个办法,攀枝花苏铁每年大约会长高两毫米,据此可以进行年龄估算。
还有一个难点是攀枝花苏铁的繁育很困难。攀枝花苏铁是雌雄异株,每年3至5月开花,雌花授粉才能繁育,授粉方式有风媒和虫媒。调查研究发现,攀枝花苏铁雌花的有效授粉半径只有2至3米,每年只有三天授粉是有效的。鉴定攀枝花苏铁的“性别”也是一个难题,如果不开花,工作人员就无法判断这一株到底是雌树还是雄树。
近年来,保护区鉴定攀枝花苏铁“性别”有了新方法。2023年,保护区与深圳一家植物研究所合作,通过DNA检验的方式直接确定攀枝花苏铁的性别。“我们发现保护区内攀枝花苏铁雌雄比接近1比1,这是很健康的性别比。”保护区工作人员说。
杨意斌介绍,保护区除了保护攀枝花苏铁外,还保护另外7种珍稀植物,包括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云南梧桐等。云南梧桐20世纪90年代在保护区内被工作人员发现,当时的野生种群有200多株,如今已增长到400多株。“我们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623种、维管植物712种。整个保护区虽然小,但它是一个天然的基因库。”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8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