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尚庆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把握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论,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由不同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系统有机体,应坚持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做到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从景山上沿着北京中轴线向北眺望鼓楼。 新华社发
1.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科学把握军事、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及其内部联系的系统化、条理化,全面分析不同战役之间、各个作战阶段之间、敌我双方活动之间的系统关系,形成了以统筹谋划、系统布局、协同配合等为特点的战略战术,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统筹协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中国和外国之间等不同方面的重要关系,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系统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提出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方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系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重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刻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协调处理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各种重大关系,有效推进各领域改革集成联动,推动改革的整体效能不断提升。例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整体推进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修复,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着眼,完善生态要素的系统治理,有效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也是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2.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系统是由具有相互关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文化政策制定、文化资源配置、文化市场培育、文化人才培养等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特定功能和目标,彼此之间相互关联、高度依赖。同时,文化强国建设又与教育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等构成并列的系统,共同隶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个更大的系统。因此,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鲜明特质。
战略布局的协同性。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重要领域,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文化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文化建设发挥着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等关键性作用;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文化建设能够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方面,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实践中,我们党坚持系统观念,从战略布局的高度,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将文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内在要素的集成性。一个有序运转的系统必然集成了各方资源,使其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要使资源要素形成放大效应,必须抓好系统集成这一关键环节,做到纲举目张、以纲带目。文化强国建设的相关要素内容丰富且彼此高度关联。具体而言,加强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统筹理论与舆论、文化与文明、内宣与外宣、网上与网下、事业与产业、国有与民营、阵地与市场等要素,放大其集成效应,实现文化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例如,只有使真理的力量占领舆论制高点,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才能更加牢固;只有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文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会稳步提升,进而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进脉络的动态性。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体系,其边界和运行过程总是根据环境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调适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动态特质,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发展属性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决定了文化强国建设必然是不断推动文化创造、实现文化进步、创造文化价值的动态发展过程。回顾百余年伟大征程,我们党正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政策和文化目标,进而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面对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格局的深刻调整,文化发展不能故步自封,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面向未来。
3.将系统观念贯穿文化强国建设全过程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使命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将系统观念作为贯穿文化强国建设全过程的思维方法。
推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文化强国建设既需要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微观层面的实践探索,顶层设计为实践探索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和全面的规划指引,实践探索则是完善发展顶层设计的基础和动力。以系统观念指引文化强国建设,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加强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战略全局高度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立足文化强国建设的鲜活实践,强化需求对接、重点突破、资源整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坚持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统一。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以系统观念指引文化强国建设,就要以文化的赓续传承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提,通过创新发展为赓续传承提供旺盛饱满的生命力。“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只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也才能更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只有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才能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自信自立与开放交流有机统一。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底气和坚实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当然,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为此,应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面向不同国家和区域,搭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此同时,坚守文化主体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