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有旨酒 且以喜乐——由《黄酒有意思》观酒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有旨酒 且以喜乐——由《黄酒有意思》观酒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23 0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冯建荣(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我有旨酒 且以喜乐——由《黄酒有意思》观酒

《黄酒有意思》

冯建荣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笔者新著《黄酒有意思》一书,近期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作以文化的视角来观酒,其中有对酒之史、酒之文等内容的梳理——“我有旨酒”“且以喜乐”,最早从《诗经》开始,古人就在辞章中谈论了酒。

  探寻中国悠久的酒文化,是理解中华饮食文明的机枢。这篇文章,想与大家谈一谈酒文化。

  酒从何来?考古证实,一万年前的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东亚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酿制稻米酒。酒,或许与於越先民长期相伴。

  酒,也广泛存在于各类典籍中。据《战国策》记载,大禹曾“绝旨酒”。《尚书》中给出的大禹禁酒的原因,是担心“甘酒嗜音”“未或不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千多年前产酒的规模之大、饮酒的风气之盛。到了东汉,经学家郑玄在给《周礼》作注疏时,专门写到了“会稽稻米清”。南朝梁元帝在其《金楼子·自序》中,写到了“山阴甜酒”。唐代时,王勃称“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越州更是被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称誉为“醉乡”。唐代诗人曾沿钱塘江东进,蹚出一条影响至今的浙东唐诗之路。根据诗歌内容,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是冲着美酒踏上行程的。

  酒一面世,便使得“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盖其可爱,无贵贱贤不肖。华夏夷戎,共甘而乐之。”(北宋窦苹《酒谱》)。酒之诞生,及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点观之。

  其一,缘于祭祀。在传统祭仪中,常用酒致敬天地和鬼神,酒是人与天地、鬼神沟通交流的桥梁。《礼记》等儒家典籍中,对祭祀的酒仪做了大量具体规定。诸多文化遗存,也证明了我们的先民曾以酒祭祀。例如,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登会稽,祭大禹”,留下了至今尚存于绍兴的酒缸山、酒瓮石、秦皇酒瓮等地名。

  其二,缘于日用。酒是绝佳的交流工具,纵使语言不通、地域不同,通过饮酒,可以使情感迅速升温。在古代社会,酒是最为常见的日用品。到了现代,饮酒也是人们表达吉庆心理、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除增进交流之外,古人认为,酒可养生。考古发掘表明,三千年前的商人,已在用酒泡药了。《诗经·豳风》中,表达了“为此春酒,以介寿眉”的美好愿望。《周礼·酒正》中,则专门写到了一种叫“医”的酒。及至汉代,《说文解字》在对“醫”字作解释时,写道“酒所以治病也”。《本草纲目》专设“酒”一目,列出了69种以米酒调制的药酒。

  其三,酒可助兴,从而引吭高歌、寄情抒怀。酒与诗文,常相伴相生。李白“斗酒诗百篇”,白居易自称“醉尹”,皮日休擅酒后作诗,陆游涉酒的诗作有近2000首,戏言自己“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除了文学,酒还赋予了众多书法家和画家艺术创作的灵感。

  从诞生之日到今天,酒以及酒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还与古人对待它的态度有关。

  《诗经》中《宾之初筵》一诗,先写斯文饮酒,然后写醉后失态,最后告诫人们“饮酒孔嘉,维其令仪”——饮酒本是好事情,但应有度,应保持良好的品行和仪容。除这篇外,《小宛》中有“人之齐圣,饮酒温克”的佳句。郑玄在《毛诗传笺》中,将“饮酒温克”解释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饮酒既尽兴,又保持着温和含蓄的仪态,差不多便是圣人饮酒的样子了。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也是这个意思。

  饮酒到了哪种状态为最佳?北宋哲学家、诗人邵雍给出了答案:“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般意思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这种“微醉”“半开”的感觉,便是“壶天”之妙、饮中之趣的至高境界。

  春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愿即将到来的乙巳春节,能有更多人了解酒之史、酒之文与酒之趣。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3日 11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