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梁丹丹
“嫩水静静向东流,清清江面荡渔舟,摇船撒开金丝网哟,鱼儿满歌乐悠悠……”夕阳西下,一阵悠扬的歌声响起,闻声望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后平村的一场文化惠民百姓村晚系列活动文艺演出正在举行。
台上,“哈库麦勒”歌舞的呼号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梅里斯区文化馆馆员们二三人一组,踏着有力的节拍载歌载舞;台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村民们沉浸其中同表演者一起唱和。
“文化惠民,不仅要搭好台,还得唱好戏。我们的目的不光是给大伙儿‘送文化’,更重要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从看热闹变成参与者、组织者,期望能实现村村有舞、户户有歌。”梅里斯区文化馆馆长何丽霞介绍,梅里斯区充分发动“蒲公英”文艺小分队作用,积极打造邻里艺术团文化工程,还在线上的新媒体平台打造了百姓剧场栏目,让群众都能参与进来,人人都可以当明星、上舞台。目前文艺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已经达到上千人。
近年来,黑龙江省1611支“蒲公英”小分队像种子一样撒到了乡村、庭院、工厂、学校,教大家戏曲、书画、歌舞,还办了“村晚”、赛歌会等文化活动。
在黑龙江,不仅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搬到了百姓家门口,精品文艺剧目也不断推陈出新。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黑龙江省5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大风刮过乌苏里,冰花爬上窗,大雪飘过完达山,染白小村庄,姑娘哼着赫尼那,越哼越思量……”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主题曲的悠扬小调,道出了乌苏里江上赫哲人生活的韵味,获得热烈反响。
该剧编剧王诗畅在深度挖掘本土题材中,赫哲族的民族变迁和渔猎文化引起了她的注意。“黑龙江是少数民族集聚的边疆大省,古老的说唱艺术‘伊玛堪’和赫哲载歌载舞的民族风情很适合广播剧的表达形式。”王诗畅在作品中把赫哲人的沧桑变化和万物有灵的理念编织杂糅在一起,以赫哲人尤日根一家三代为叙事核心,生动地展现了他们把“伊玛堪”蕴含的精神信仰传给族人的故事。
“为了再现赫哲人的生活,剧组从黑龙江四排乡赫哲人那里借来了鱼皮衣裤、手鼓等道具,细节中的音响效果,都用真件表现。”尤为动人的是,广播剧尾声处,乌苏里江畔“乌日贡”盛会上,尤日根与其子尤满江并肩高歌伊玛堪,歌声交织,震撼心灵。这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承的颂歌,更是对赫哲民族灵魂的深情呼唤。
近年来,黑龙江积极推动文艺工作,通过出台《黑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三年行动计划》专项支持计划、建立“借船出海”“本土打造”运作机制等措施,潜心打造高品质文艺精品,让文艺园地百花齐放。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黑龙江涌现出跻身国家级平台、获各类重要文艺奖项、入选重要榜单的文艺作品212项。“黑龙江积极开展主动式、订单式文化服务,陆续推出8大门类150余部作品,建立了三级重点作品创作管理机制,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数量与质量整体提升。”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袁清媛表示,黑龙江省实施“重点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工程”,围绕中国饭碗、大国重器、生态安全、冰雪旅游等资源,通过组织召开各领域专题策划会等一系列举措,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4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