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方标军(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会长)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冯俐剧作选》,上中下三卷百余万字,其中剧本部分七十余万字。该书文学性、可读性、实用性都很强,对青年戏剧从业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我也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冯俐是国家一级编剧,曾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员、团长助理、副团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阅读这套剧作选,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特点:
“跨界”于大戏剧。《冯俐剧作选》涉及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幻想题材,有正剧、悲剧、喜剧等。上卷以大型舞台剧为主,收入十部话剧、歌舞剧、舞剧、音乐剧、清唱剧和一部广播剧。中卷以各种短剧为主,收入四十三部戏剧小品、音乐短剧、综艺短剧、电视短剧、广播短剧和两部电影剧本等。下卷清一色儿童剧,收入十一部成长戏剧、独角戏、中国偶与肢体剧、亲子音乐剧、现实题材童话剧和歌舞剧等。冯俐是一位才华横溢又无比勤奋的剧作家,独立编剧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有:话剧《人跟人不一样》《高山巨人》《好人丛飞》《天使的祝福》,芭蕾舞剧《红楼梦》,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木又寸》《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猫神在故宫》,等等。她还为中影集团、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多家机构创作电视剧《北京夏天》《穿越时空的爱恋》《我爱我家》等二十余部近三百集,出版长篇小说两部、散文集一部、评论集一部、绘本三部以及杂文、随笔若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她用业余时间完成的。难怪冯俐在出版说明中坦言:我的生命时光,因为醉心写作而单纯,因为醉心写作而丰盈。
以“现实”为底色。这套剧作选中现实题材占多数,而话剧以主题创作为主,大多赞美好人、英模、英雄。话剧《好人丛飞》首演于首届全国慈善大会,根据“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真实事迹创作。丛飞生前曾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三百万血汗钱帮助了一百多个孩子。该剧彩排时,丛飞还健在,他告诉剧作家:“冯俐姐,谢谢你,戏里80%以上的内容和感觉跟我的生活完全一样。”如此评价,可见剧作家下了多大功夫。戏剧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话剧《好人丛飞》讲的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时空跳跃、散点结构的方式,截取丛飞生活中的几个重要片段,层层剥笋,在舞台上呈现他的心路历程。
让“真善美”发芽。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多年来发挥了国家艺术院团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作用,其经典作品《马兰花》《报童》《以革命的名义》等家喻户晓、深受欢迎。十年前冯俐调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立即将创作重点转向儿童剧。获得曹禺剧本奖的儿童剧《山羊不吃天堂草》,是冯俐根据曹文轩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这同样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寓言性。冯俐六易其稿,在结构上作了符合戏剧艺术特性的调整,一改娓娓道来的线性结构,以倒叙式的回溯展开具有悬念的情节线。全剧外部结构是“现在进行时”,内部结构则是“过去进行时”,该剧所表达的生命追问和价值坚守,对每一位儿童、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具有永恒意义。
追求“文学精神”。几十年的剧本写作生涯,冯俐从未停止过对文学与戏剧关系的思考,她始终认为,小说、诗歌和戏剧的区别在于文体的不同和写作技巧的不同,本质上它们都离不开文学性。戏剧的“文学精神”是对人的精神、情感的发现和关怀,通过人物的舞台行动,完成人物塑造和主题揭示;儿童剧也同样需要“文学精神”的观照,因为孩子更需要通过形象和情感的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些年,冯俐笔下的主角无论是树还是昆虫,写的都不仅仅是故事,还是人的精神和情感。独角戏《木又寸》是冯俐的第一部儿童剧,剧中主角是一棵银杏树,它因为美丽而被人从大山里移栽到城市,从而经历了一番身不由己、前途未卜的生命历程。木、又、寸,合起来就是一个“树”,如今这棵树被一分为三,似树非树,全凭人来决定,由此可见剧作家的匠心所在。冯俐创作的《猫神在故宫》创下了儿童剧最短时间演出百场的纪录,是剧作家根据自己的绘本改编的,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这部“破圈”作品还原了故宫的诸多经典场景,唤起许多孩子和家长对故宫活态文化的旖旎遐想,这部剧对友爱与陪伴、记忆与历史、生命与永恒等主题的表现,让厚重的、深沉的中华文明,在今天变得更有温度和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