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古韵新声共传承 石榴花开沁芬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古韵新声共传承 石榴花开沁芬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05 0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赵明昊 靳 昊 孙金行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正用国家通用语言领唱歌曲《爱我中华》。孩子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欢快的旋律回荡在校园每一个角落。

  1982年,库尔班·尼亚孜走出依麻木镇,成为一名大学生。因为没有语言障碍,大学毕业后,库尔班·尼亚孜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然而,在他的家乡,很多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村子里,别说走出乌什县,甚至连镇子都没迈出过。

  “一滴水只有汇入海洋,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库尔班·尼亚孜深有感触地说,“语言不通是制约边疆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决不能让它再困扰下一代。”2003年,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家里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了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读唐诗、唱京剧、练书法……孩子们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更是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新疆按照“一地一策”工作部署,精准聚焦,因地制宜,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形、有感、有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

  米热班·吾斯曼家住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英巴扎村,如今她一有空闲就带着弟弟诵读统编语文教材。

  “刚开始,弟弟拿着课本来问我,我也不认识那些字。”米热班·吾斯曼说,“参加农民夜校后,我的词汇量在短短一年内增加了很多。现在不仅可以辅导弟弟学习,还能流利地跟外地客户沟通。”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曾因为语言障碍而不好找工作的米热班·吾斯曼,如今在家门口一家农资科技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工资从2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我还学到了许多农业方面的知识,并分享给家人。现在,长辈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很高。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管理棉花、核桃、大枣,收成都不错嘞!”米热班·吾斯曼兴奋地说。

  新疆各地通过创办农村夜校等传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讲身边故事大赛、歌舞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极大激发了各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

  外卖小哥的配送效率提高了,餐饮店铺的满意度上涨了,不少牧区青年通过视频直播成为“网红”……大家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会到,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掌握了一门创造美好生活的技能,更加自觉地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5日 10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