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福建:特色产业撑起县域经济“一片蓝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福建:特色产业撑起县域经济“一片蓝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06 0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白羽肉鸡“展翅高飞”,竹产业链强势崛起……新年伊始,八闽大地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各地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走进位于闽北山区的福建南平光泽县,“白羽肉鸡”标志吸引着记者们的目光,这里目前已建成全球配套最为完整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集群,龙头企业圣农集团白羽肉鸡年饲养规模8亿羽,全产业链产值增长至900亿元。

  在圣农集团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我们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建成了多座现代化孵化厂和智能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圣农集团宣传部副总监陈志鸿说,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2023年12月,我们公司的产品升级版‘圣泽901’成功研发,料肉比比原来降低0.0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陈志鸿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8月底,“圣泽901”父母代种鸡累计推广3200万套,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不仅助力龙头企业发展,我们还找准助力村财政增收、群众致富的契合点,创新村企共建、跨村联建等‘联村经济’发展模式。”光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官建兴说,光泽县在8个乡镇因地制宜实施无骨鸡爪、肉串等产业加工项目,以一个项目带动整个乡镇发展,让群众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全县村企共建覆盖面达78%。

  光泽县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只是福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永安市这座“中国竹都”,同样展现着县域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强劲势头。

  暮冬时节,福建三明永安市依然碧绿成荫,这里有着102万亩的竹林面积,人均拥有毛竹面积6.7亩,是名副其实的富“竹”之地。在福建天昱竹工艺科技有限公司的竹木加工园区内,竹鞋架、竹菜板、竹餐盘……各类竹家居用品、竹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永安的竹子真的是太棒了!当初我们选择在永安落户,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竹子丰富且品质上乘,可以就近采购,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该公司董事长邱志丹说。

  “当地政府还给予我们技术帮助。公司的竹制产品会送到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内的共享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技术人员会传授给我们相关经验。”邱志丹说,公司现在生产的竹制品品种达到上千种,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相关数据显示,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永安市的竹木集装箱底板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同时,永安通过引进孵化一批竹木企业,正逐步形成竹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2023年,永安市实现林竹产业链产值244亿元,其中竹产业链产值达107亿元。

  福建的县域经济发展之所以成绩喜人,离不开政策的创新和支持。为了让县域经济发展无“后顾之忧”,福建省工信厅通过出台一系列专项举措和政策措施,为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我们创新提出了‘六个一’工作措施,即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个专项基金及一支专家顾问团队。”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表示,通过实施“六个一”工作措施,福建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具象化。

  此外,福建还注重试点示范和平台搭建工作。通过选取安溪县、尤溪县等10个山区县作为首批试点县,集中资源力量予以支持倾斜;同时定期举办全省现场会和组织实地考察学习等活动,为县域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牵线搭桥。

  “通过因地制宜、凝心聚力谋发展,福建正逐步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更多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和机制创新的深入推进,福建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施惠财说。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6日 10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