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吉祥中国“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吉祥中国“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07 05: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故事】

  作者: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福耀中国!福惠华夏!福蕴神州!

  “金玉满堂天伦乐,福寿安康儿孙欢。”这副传统对联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吉乐图”。对联中间配上一张大福字,横批“吉祥如意”,百姓的生活能到这份儿上,真可谓“福蕴华堂”了!

  福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文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上,书写福字具有重要意义。很久以前,民间就有写福字、张贴福字的民俗习惯,以此来表达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祝福。

  “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语之首,从古至今,无论哪一阶层的民众对“福”的渴望都是相似的。人人都曾向“福”发出过真诚的呼唤:请福向我走来吧!福星高照!福如东海!洪福齐天……不过,福运的降临绝非偶然,更不是有人赐予的,是靠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生在福中可知福。每个人想要不断纳福、添福、增福,唯有不断精进,积累善德,福泽才会深厚绵长、源源不断。

吉祥中国“福”

插图:郭红松

  壹

  “一顺百顺万事顺,千福万福满堂福。”福字自古以来为中国书法的重要书写对象。人们写起“福”来,无不精神愉悦,心情畅快,乐此不疲。

  我的软笔书写就是从写福字开始的。估算了一下,从10岁到现在,我已经书写了50多年、大大小小足有一万多个福字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每逢春节来临,我都适时地把写好的福字送给亲朋好友。

  写好送出去的福字多了,也就有人关注并好心劝慰:你写了那么多福字送给了别人,你知不知道,送出去的福字越多,你身上的福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少了!因为“福气”都离开了你。我想,真会是这样吗?老话说,大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怎么说这也算是善举吧!何况这是为百姓做事情。谢谢这份善意的提醒,至于我,写福送福仍一如既往,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有求必应。

  和往年一样,蛇年腊月,春节前的几天,我一连参加几场中国散文学会和地方组织的写福字、写春联活动。今年的书写量比去年大了将近一倍,总共书写了280副春联、1000多个福字,送给了学会会员和当地的乡亲们。说心里话,我愿意这样做,我认为,为人送福,就是自己在分享最大的福。写“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是面向大众、心系百姓的惠民举动。想想,周围的人都福气满满的,全中国的百姓都福气十足的,你的福气还能差到哪儿去呢。

  我渐渐发现,写得多了,便进一步理解了福字的深刻内涵。福这个字非同一般,它仿佛是有灵魂的,有感知的,每当笔锋接触到纸面的时候,就会接收到无数条“信息”,里面有吉祥、喜庆、安顺、如意、甜蜜、快乐、自在、康宁、幸福……于是,笔落神来,一个比一个写得好,此时感觉自己身在“福”中。

  当写完一个福字的时候,我就会欣喜地端详着它老半天,它也深情地凝视着我许久,彼此似乎有交流不尽的话题。我说:“汉字论单个儿书写,谁也不能和您相比,您是被国人软笔书写最多的汉字之一,您具备结构美、间架美、气质美,用楷、行、草、隶、篆任何一种书体书写您都非常美。您喜庆地坐落在斗方的大红纸中央,带给人们无尽的美好、吉祥与憧憬,不但中国人喜欢您,外国人也喜欢您!”

  我关注到,很多国外驻华大使馆,在中国过春节的时候,也张贴或悬挂中国的大福字,环境立马变得满堂福气。“祥龙腾云辞旧岁,青蛇起舞迎新春”,中国农历蛇年的春节到了。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意义非凡。咱老百姓都知道,春节在咱国家可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不仅如此,现在它还成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一座桥梁。国外友人对中国家的春节同样青睐有加。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金蛇纳福2025”新春茶话会上,来自21个国家的39名驻华使节齐聚一堂,体验鸣腊鼓、砸金蛋、写福字、吃饺子等春节传统活动,共同迎接蛇年新春佳节。写春联、写福字已成为近年来各国使节在中国过春节的一项“必选科目”,他们喜欢中国的文化,喜爱中国的吉祥“福”,还要拿起中国的毛笔亲自书写福字。

  “因为您是最典型最吉美的汉字,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您。”听完我的一番话,那些福字仿佛也有话对我说:“既然人们这么喜爱我们,那您就再受受累,用您书写了50多年的手,再多写几幅我们吧!我们和您一样,也愿意将福慧、福祉、福气带给千家万户,带给地球村更多的村民,以福满天下!”

  贰

  福寿双至,人生之大幸。战国《韩非子》云:“全寿富贵之谓福。”明代柯丹邱《荆钗记·庆诞》中云:“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在国人心中,“福”是个大吉大利的字,“福”字,联系着“福气”“福运”“幸福”。自古以来,“福”是人们祝吉的绝妙佳词,也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成为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祈福迎祥主题。

  福字是神圣尊贵的字眼,福泽、福音、福星、福气、福地、福佑、福分、福源、福祉、享福、口福、托福、祝福、幸福、洪福,每个词都带给人无限的欢欣与美好。“福”贵天长地久。“福添岁月,瑞满山河”,这是人们在祝福未来的岁月中祈求福气满满,好运连连。

  “福”字从古至今备受青睐,无论是黎民百姓祈愿“五福临门”,还是帝王将相渴望“福寿天成”,福字堪称中国人最真切的吉祥物。中国历史上,隋文帝、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宋徽宗、宋高宗、明成祖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十余位皇帝写的福字流传至今,这些福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是中国“福文化”的珍贵遗产。

  北京恭王府的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位于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门有一个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有关部门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史书记载,清康熙年间,大年初一文武百官上朝给皇帝拜年,康熙皇帝为杰出功臣御笔亲书福字。名额有限,只有少数人方得到康熙派出的敬业福字。雍正皇帝亦延续了赐福字的传统。乾隆皇帝大年初一去寺里拜佛之后,便回宫埋头书写福字。清代几乎所有的皇帝都钟爱福字、书写福字。清乾隆年间在朝为官31年的尚书王际华,因得到24张福字,而将家中的中堂命名为“二十四福堂”。

  叁

  学过汉字的人应该都写过福字,不管是硬笔还是软笔。书法艺术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蕴含着无尽美好寓意的“福”字,播撒至千家万户。书福聚福,祈福得福,积福厚福。书家书“福”,要了解福字、理解福字、揣摩福字、研究福字。要懂得它的来龙去脉、清楚它的字根笔意。

  福字是一个非同寻常、极其讲究的汉字,其间架结构、笔画点线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古老中国的仁义礼智信。

  《说文解字》中说:“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百顺就是诸事称心如意。福由“示”“一”“口”“田”组合而成。示,其古代含义与祭祀神祇相关。田,与耕地、打猎、被赏的封地等有关。一,更是非同小可,《说文解字》中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也很重要,《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没有口,人既无法表达,也不能进食。同时,口还延伸出“通道”之意。

  “福”的字形演变过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映射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追求。从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是“手”“酒”“示”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福”为“佑也”。古代祭祀是为求得神明和祖先的保佑,祭祀后把祭品(酒、肉)送人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幸福”之意,这是福字在今天常用的含义。古书中常说的“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善终)。

  中国人的“福”文化渊源深厚。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就有不同结构的“福”出现。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福字的书体不断演变。楷、草、隶、篆等不同书体赋予了福字多样的艺术风格与独特魅力。后人集书的“百福图”,更是百体并举、美不胜收。古之文人墨客,书“福”成幅,悬挂厅堂,示雅趣,呈福祉,易风俗。

  “福”,早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春节家家张贴福字,以楷为本,墨、金并书,端庄平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印刷技术的发展,节日年货摊上各式各样的福字琳琅满目,其中有通体金色印刷的“天官赐福”,四角勾画蝙蝠、中嵌福字的“五福同堂”,以十二生肖镶福,构成“属相年福”,绘铜钱环成的“招财进福”,更有五彩印就、以松竹梅为背景的“福星高照”,等等,福气盈门,金彩焕然。将“牡丹捧福”“金鱼多福”“有凤呈福”贴在窗壁上,福星光耀,吉庆祥和。

  肆

  在中国汉字里,福字,无论是字义、字根还是字形,都非常美好。然而,这个字却不易写好,将其“福”相用毛笔写出来就更加不易。

  怎样书写才能让福字尽显福相、洋溢福气、传递福运,无疑是每一位书家都应当深入思考、潜心钻研的问题。书家在书写“福”字时,内心必须怀有对“福”字的敬意。书写“福”,要字形如意,写得圆润、厚重、饱满、富态,切不可结构松垮、线条纤细、墨迹潦草、仪态呆滞。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厚德载福,是要有厚重、厚道、敦厚的品德,才能承载福气、福报、福果。德厚福自圆,古往今来,人们赋予“德”与“福”太多的寓意。

  自古至今,凡事不可德不配位,书法亦然。当自身的德行,无法与其所享受的待遇相匹配时,就很难将字写好。古代许多书法大家,不但字写得出类拔萃,还是一身正气的清官。人不高、德不厚,自然字无品。没有或缺少德行的书家,恐怕永远写不出与“德”相配的“福”字。

  在书写福字的艺术实践中,书写者需要德的濡养、固化与沉积。厚德方可聚福,德厚乃福圆。唯有以德行滋养笔墨,方能在挥毫落纸间,将满溢着祥瑞与美好的“福”传递给大家。

  书写福字,需要书家良好的修养、修为,内心有多丰沛,多正派,多厚道,写出的福字就有多福态、多华贵、多雍容。书写时,书家要专注、虔诚,心中充满喜悦与知足。境由心生,笔由心执,字由心设,好的情致、心境、气息,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提升书家的创作激情与水准,才能把福字写出福样,生发福气。福字的书写要求比一般汉字的书写高,不仅字形要有福相,字意也要有福态。

  中国人讲究一生圆满,那就是“福”圆与“寿”长。从这两个字书写的“结字”特点来说,“福”要写得饱满、丰腴、圆润,让人从视觉上就能感受到福气满满、福慧多多、福泽绵绵。而寿字要写得老到、深邃、开张、立挺,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精气神,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对长者的仰慕与崇敬之情。

  伍

  在多年书写福字的过程中,我不断揣摩、研究,越发觉得福字蕴含着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养成长期接受“福”的讯息的习惯,吸纳“福”气。一个满脑子都装着美好的人,不会远离美好。同理,一个常存“福”念的人,也更容易收获福气与幸福。

  在书写“福”字的过程中,书写者自身所具备的“福相”至关重要。所谓“福相”,并非单纯指人的外在容貌,更在于书写者平日里要多做好事。福人写福,福上加福。书写福字时,行笔要气息平和,举止要端庄。这样的书写状态,需凭借书家长期的修养,历经岁月沉淀,书写者的身心才能尽显福华之态,其所书写的“福”字,也才能自纸面向外自然生发、弥散出浓郁醇厚的福气。

  我最早写福字受到父亲的影响。当时,回到老家的父亲发挥他的特长为乡亲们服务,自搭纸墨,年年无偿为房前屋后街坊四邻写春联,这一写就坚持了28年。起初,我只是给父亲当书童,研墨、裁纸、叠格子,后来我分担了书写小斗方的福字。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越写越带劲,几十年来一直继承父亲的传统,坚持为百姓义务书写福字,字也由半尺见方,写到最大的八尺斗方。

  近年来,每年临近春节,书家们就会自发地三五成群或由各级书协组团结队,赴乡村、进社区、下军营、入学校,写春联、送福字。我觉得,这比在工作室搞创作,更令人兴奋、更接地气。每次书写福字的现场,我们都被乡亲们包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喜笑颜开,热情高涨,拿到福字后更是心满意足,高兴得合不拢嘴。

  现场投入书写的书家们,一个人一口气能书写一百多个福字。不一会儿,红彤彤的福字就铺天盖地,营造出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我想,看一位书家是否优秀、是否有责任担当,就要看他如何为社会多做好事、为百姓多行善事,只有这样,写出的福字才具有福气。

  德厚乃福圆,愿千家万户福蕴华堂,德茂福盛,福如东海,洪福齐天。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7日 14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