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陆 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方晓璐 陈忆金
夜幕降临,在浙江省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连续前空翻出场的孙悟空一下子赢得热烈掌声,他灵动的造型、惟妙惟肖的动作、华美的戏服,让游客们惊喜连连。
春节期间,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在这里安排了一出祈福戏《文武八仙》。“‘西安高腔’,因衢州原名‘西安县’而得名。这一剧种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南戏的活化石’,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武八仙》展现文武众仙君为紫薇大帝拜寿的热闹情景。”衢州市文旅局局长李纯浩说,“希望游客在传统文化中品味春节氛围,共享非遗之美。”
“快看,龙来了,龙来了……”不远处,只见板龙或昂首挺胸走成
大年初一,浙江省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龙游竹马舞表演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江峰摄
“之”字形,或走成一字长蛇阵。龙头左顾右盼,龙身在龙头带领下上下翻腾。“是我们村的,全旺板龙!”衢江区全旺镇的村民赵大爷自豪地向身边的游客介绍。瞬间,只见板龙龙头凝住,龙身盘成重重叠叠的圆圈。紧接着,板龙撒开龙尾,一圈圈地将龙尾裹在中心。
2025年春节是我们第一个“非遗版”春节。衢州市全域推出了以“在衢州过非遗中国年”为主题的活动,包括“我在古城看非遗”“我在商圈购新尚”“我在文苑品雅风”“我在景区揽风华”“我在县城寻千韵”“我在乡村赏民俗”等六大系列新春文旅活动2000余场。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余村村,被鱼首灯映照得五光十色。这里正在上演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夜鱼龙舞”。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嘹亮的唢呐声,百米长的鱼首灯开始游动,沿着村道蜿蜒而行,从村头舞到村尾。家家户户鸣炮迎灯,在欢声笑语中一路相送,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平安祥和。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硬头狮子特色民俗表演。刘舒婷摄
“很独特、很热闹,年味很足!”来自安徽的游客黄慧芳专程赶到这里,为的就是体验地道的“年味儿”。
鱼首灯源自唐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是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村民来说,鱼首灯承载着他们对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鱼首灯龙头鱼身,中间接连板灯。每条板灯长1.6米,板上设置3盏花灯。花灯有千秋灯、四角灯、六角灯、南瓜灯、圆形灯等等,各具特色。除了灯头灯尾由手艺人制作以外,中间的鱼身部分由每家每户自制板灯串联而成。“为一条鱼奔赴一座城”。这两年,小山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沉浸式参与鱼灯巡游。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举办的乡村村晚活动。浙江衢州江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太美了,火树银花,凤凰飞天,祝大家‘蛇来运转’!”衢州市龙游县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热闹非凡,人们舞动滚花龙,打起铁花,在欢声笑语里迎接新春。滚花龙表演讲究“圆”而“猛”,龙身舞动起来后,更像是滚动的花环,寓意新的一年活力满满,努力奋进。这边滚花龙舞得正欢,那头硬头狮子“跳街”上场。只见数头高大威猛的硬头狮子时而起跳,时而夹口,一摆一动中尽显威风。
“硬头狮子据传是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是龙游县湖镇镇一带的吉祥物。”硬头狮子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邱达贤说,一直以来硬头狮子都是湖镇镇的“明星”,逢年过节都要走村串户进行表演,送上新春祝福。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打铁花表演。姜晓波摄
灵山江畔,打铁花演出也吸引着大伙的目光。1600摄氏度的铁汁被高高抛起,瞬间,夜空中万点星辰散开,美不胜收。打铁花也有着“打花,打花,越打越发”的祝福。村民陈恺奇带着一家人前来游玩,他说:“打铁花节目非常精彩,要让孩子们好好地体会非遗的独特魅力。”
春节假期,衢州市接待游客人数超过266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达到29.6亿元。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9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