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运
日前,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团队研发的“器官芯片”项目顺利拿到江苏银行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这标志着“成果转化贷”支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项目正式落地。从提出申请到授信放贷,仅两周就获得千万级信贷,这是江苏省奋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创新速度。
近年来,江苏省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引领校政企合力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难题。2024年1月至11月,该省高校院所转让许可专利9336件,同比增长36.27%。一项项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开花”,新质生产力焕发勃勃生机。
松开制度束缚
畅通创新源头活水
植物蛋白肉是一种通过挤压植物蛋白获得类似动物肌肉纤维结构的食品。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及其团队研发的植物蛋白肉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生产线。2024年6月,校企合作成果“高品质植物拉丝蛋白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正式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成果由书架走上货架,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2020年江南大学推出专利作价入股“先奖后投”新模式,陈坚团队的3件专利便以这种方式,作价2000万元入股企业。
“相比此前买断式转化,现在的‘先奖后投’将专利成果和转化效益捆绑在了一起。”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教授李江华介绍,作价入股后,企业负责销售和市场,高校根据反馈不断升级技术,形成了植物蛋白技术产业循环。
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成果受国有资产保护、投资收益分配等限制,存在转化流程冗长、牵涉部门复杂等难题。权责不清、收益不明一直让教师们“不敢转”也“不愿转”。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亟待营造创新实干、包容审慎的环境。自2024年底至今,江苏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提升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效益若干措施》《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江苏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动高校专利产业化,进一步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松绑。
政府的顶层设计如同发令枪,激励着高校奋勇改革。东南大学提出“科技成果转化跃升十条”;南京大学把专利成果“打包”,采取“入门费+提成”的方式收取成果孵化许可费用;中国药科大学面向全球发布了“中国药科大学有组织科研兴药行动计划”……一项项改革举措正不断释放着高价值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的活力。
推动资源集聚
做强创新融合磁场
2024年12月底,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活动推介了2716项成果,吸引全国425家高校与超过3600家企业对接洽谈,最终促成签约超350项,意向成交金额近40亿元。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为高校和企业双向选择提供了“超级市场”,有力推动了高校技术转移转化。搭建成果展台,更要筑牢孵化平台。会议期间同步举行的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揭牌仪式,也吸引着全球科技圈的目光。
2024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区域中心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领域,首批遴选各领域20所高校参与共建,搭建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对高校而言,区域中心的建设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无疑是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成金的“金钥匙”。
“区域中心能推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转化。”苏州大学校长应汉杰介绍,目前区域中心在苏州有苏州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两个分中心,“作为高校我们要主动出击,2024年12月中旬,区域中心苏州大学服务驿站正式成立。借着政策东风和平台优势,学校正聚力推动产研融合一体化创新,引导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江苏高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57个(牵头23个、参与34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0家。以高校为圆心,以地方和产业为延伸,一场校企双向奔赴、产教融通的图景正缓缓拉开大幕。
优化服务体系
释放创新转化效能
“忙着给科技成果找‘婆家’!”日前,记者见到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分中心的技术经理人吴昊,他指着一份长长的亟待转化的科研项目清单打趣道,我们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进“院”(医院),用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为校企“牵红线”。
技术经理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红娘”。当前,江苏不少高校出台了人才管理办法,强化技术经理人选培,科技成果转化同教学科研一样,不仅拿工资,还能评职称。
缺乏高效的金融支持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常见的“拦路虎”。2024年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无锡研究院等平台,设立总规模达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无独有偶,在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江苏银行发布了全新的金融产品——“成果转化贷”。银行创新“签约即贷”模式,确保对在江苏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及团队提供全覆盖的服务。
专业化服务是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金钥匙”。当前,江苏正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真正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不久前,江苏省完成了16.1万件高校存量专利盘点,12.5万件进入全国资源库。创新热潮与产业浪潮交织激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强劲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0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