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亚布力:“中国雪之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亚布力:“中国雪之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2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张士英

  “亚布力滑雪场始建于1974年,曾承办过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9年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单板世界杯等国际级赛事25次,国家级赛事350余次,是中国竞技滑雪运动的摇篮,被誉为‘中国雪之门’。”2月11日,在亚布力山地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亚冬会亚布力赛区指挥中心副指挥长王克帅如此介绍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清朝时曾是狩猎场。1974年,为满足竞技体育训练需求,黑龙江省体委在此建造滑雪场。为了筹备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亚布力按照国际标准修建了多个正式比赛场。据当地人回忆,第三届亚冬会开幕前,由于当地雪场降雪稀少,缺雪给雪上项目比赛带来挑战。为确保赛场达标,组委会发动上千群众背雪上山铺垫赛道。

  2009年,哈尔滨举办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里又建起了运动员村及三座五星级酒店,大大提升了接待能力。

  经过多年建设,亚布力已成为黑龙江著名景区。里面的森林观光小火车原用于拉运木材,2018年改造升级后,承担起旅游观光任务,穿梭在林间,带游客进入“童话世界”。

  随着第九届亚冬会的举办,亚布力的软硬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这里的三山联网贯通,形成长达5公里、最大落差近千米的雪道群。雪道难度级别丰富,游客持一张三山联网卡就能畅滑其中。同时,亚冬会还极大地提升了亚布力景区知名度,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

  本届亚冬会期间,亚布力共接待运动员及随队官员679人、技术官员496人、媒体记者268人,他们分散在当地13家酒店,每家酒店均提供健身器材及自助洗衣服务,并根据雪上项目特点,提供烘鞋机和打蜡房,力求让大家住得更加舒适。

  交通方面,亚布力西站至哈尔滨之间的动车每日到发列车增至51列。列车运行最快时间为62分钟,最短间隔仅为7分钟。同时,还开行8列赛区间“点对点”专线列车,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保障。

  医疗方面,亚布力建立了雪上赛区定点医院,还在竞赛场地和接待场馆设置医疗点位45个,配备了具有外语能力的滑雪医生等医疗保障人员302人,以及呼吸机、心电机、除颤仪等医疗设备器械1240套,为运动员提供每天14小时的医疗门诊、24小时的紧急医疗服务和直升机转诊服务。

  在公共保障方面,亚布力为所有场馆提供“两供一备”的配网电源,实现电力系统“零故障、零闪动”保障目标;实现绿色清洁能源供暖,保障接待酒店保持在23至25摄氏度的舒适温度;新建37套气象监测设备,实现“分钟级、百米级”气象预报,为赛事组织提供精准的预报信息;在亚布力赛区新建20个通信基站,搭建竞赛专网、媒体传输网等通信网络,提供稳定、高效的网络体验。

  王克帅告诉记者,目前亚布力滑雪竞赛场地均通过国际雪联认证,冬季两项场地得到国际冬季两项联盟认可,滑雪登山场地得到亚洲登山滑雪联合会认可,部分雪道满足国际A级赛事标准。这些硬件设施为本届亚冬会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筹办时间短、任务重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更符合“简约”办赛要求。

  王克帅还告诉记者,亚布力赛事组织体系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历届赛事积累的造雪塑型、赛道维护、赛程安排、交通抵离等经验,进一步确保了赛事组织的专业性和稳定性,这种经验使得本届亚冬会的筹备在流程设计、赛事筹备等方面更具效率。

  充沛的人才资源也为本届亚冬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年来持续举办高水平赛事,让亚布力逐步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方法,历史上在亚布力驻训的运动员超50万人次,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技术官员约60%为黑龙江籍,均在亚布力工作过。

  (光明日报哈尔滨2月1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2日 07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