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意大利电影院“保卫战”:为了光影梦想不在商业浪潮中沉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意大利电影院“保卫战”:为了光影梦想不在商业浪潮中沉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7 02: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

  意大利著名影片《天堂电影院》中有这样一个反映时代变迁的标志性场景:小镇上曾经广受欢迎的电影院日渐衰败,最后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化作废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挽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新建的停车场。

  时光荏苒,相似的情节在意大利现实生活中已经无数次上演,人们似乎早已习以为常。然而,首都罗马近期爆发的一场关于废弃影院商业改造问题的激烈争论,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那些命途多舛的“时代弃儿”身上。

  新法案为影院商业改造“开绿灯”

  一家关闭十多年的电影院究竟该何去何从?如果城内有四五十家废弃影院又该如何处置?面对罗马市区废弃电影院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当地政府和文化界近年来一直在寻找应对方案。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罗马所在的拉齐奥大区议会最近正在审议一项名为《国土管理简化和激励措施》的法律提案,拟大幅放宽对废弃影院进行商业开发改造的限制。该法案规定,2023年12月31日前关闭或废弃的影院,停业满7年即可进行建筑翻修或拆除重建,而且不再对改造后的用途进行限制,这一日期后关闭的影院停业10年后也可进行改建。

意大利电影院“保卫战”:为了光影梦想不在商业浪潮中沉没

罗马市内著名的“Lux”电影院。马赛摄/光明图片

  相比之下,当地在2017年通过的关于“城市复兴和建筑物恢复”的现行法律规定,在这一法律通过前废弃的影院,停业10年后才能申请进行改造,且改造后至少70%的面积必须保留文化功能。在这一法律通过后关闭的影院,停业后则需要等待15年才能进行改造。

  虽然新法案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到文化导向,规定待改造的影院若有至少30%面积保留原有功能,在翻修和重建时分别可以获得最多15%和30%的额外“奖励面积”,但新法案若获批通过,无疑将使废弃影院的商业改造变得更加容易,使其可以迅速转型为购物中心、超市、餐厅、游乐场和停车场等各种商业场所。

  反对者谴责将文化遗产用于“地产投机”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法案一经公布,立即在意大利社会各界引发广泛争议。支持者称此举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反对者则痛斥其为“文化自杀”。著名导演南尼·莫莱蒂大声疾呼:“这些影院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放映地,是安东尼奥尼与观众探讨镜头语言的课堂,拆除它们等于抹杀意大利电影的DNA。”

  法案公布后,意大利民主党人士在罗马市中心巴尔贝里尼电影院门口组织了一场抗议活动,提醒人们关注罗马电影院等众多文化场所面临的关闭风险。以马尔科·贝洛基奥、保罗·索伦蒂诺等知名导演为代表的200多位意大利电影界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谴责“将文化遗产廉价出售给地产投机者”,呼吁捍卫“对我们的身份和电影艺术传播至关重要的文化堡垒”,邀请所有人加入这场保护意大利电影院的“战斗”。在他们看来,这些老影院拥有崇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其进行不受限制的商业改造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拯救罗马影院”民间组织发起人里奇带领志愿者,在15家百年影院的外墙上悬挂巨幅电影海报,投影经典电影片段。其反对新法案的请愿书目前已征集到5万市民的签名。里奇直言:“一旦对这些影院进行商业改造,我们失去的将是《偷自行车的人》首映时的呐喊,以及费里尼与观众对话的舞台。”

  为了拯救这些过气的老影院,业内人士纷纷站出来想办法。有院线运营商宣称准备出资购买和重新恢复部分已关闭的影院,从而留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罗马第三大学电影系联合当地民间组织发起“胶片重生计划”,通过众筹将老城区一家影院改造成公益电影学堂。导演莫莱蒂提议效仿法国“艺术与实验影院”制度,对坚持艺术放映的影院给予票价补贴。还有人建议参照罗马特罗伊西影院的模式。这家历史悠久的影院以政府为主体注资改造,同时引入非营利组织负责其他资金筹集和日常运营,已成功转型为一个集电影放映、文化交流、学习和休闲于一身的多功能复合文化空间,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地政府不得不下场调解,试图缓和争议。拉齐奥大区主席罗卡表示,“法案内容有待重新审视和修改,我已准备好听取所有意见”。2月4日,罗卡会见了电影行业代表,承诺制定监管计划,限制投机行为。但他同时也重申,“经济活动应始终交由市场来调节”。罗卡希望各方能够在本月底之前针对该法案达成一致,以便尽快让罗马这座城市“不再有废弃和退化的地方”。可以想见的是,围绕该问题的博弈必然还将继续,那些废弃影院的命运依旧悬而未决。

  意大利电影复兴之路在何方

  需要拯救的绝不仅仅是罗马的电影院。近些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消费水平下降和流媒体平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意大利电影市场整体表现低迷,至今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各地影院被迫关门的情况屡见不鲜。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罗马已有上百家影院先后停业,2023年票房收入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30%。在意大利其他城市,电影院的经营状况则更加惨烈。面对意大利电影行业萧条的大环境,业界巨擘也未能幸免。今年1月,意大利著名电影制片人、桑普多利亚足球队前老板马西莫·费列罗拥有的9家影院通过破产程序被司法拍卖。

  意大利全国电影视听和数字产业协会主席乌萨伊认为,电影市场无论从文化还是经济角度看都具有重要价值。作为排在法国之后的欧洲第二大电影国,意大利应该而且必须从现在开始重整旗鼓。意大利电影产业亟须进行必要的整合,扩大电影制作公司的规模,同时还要更紧密地贴合观众的需求,争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和“拳头”产品。政府则应继续加大对电影等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电影产业税收减免制度改革,促进本土电影的繁荣和复兴。

  针对流媒体平台的强势崛起,乌萨伊保持着开放平和的心态。他认为,电影如今已经远远超出了影院的范围,延伸至整个网络平台。传统电影行业应更多地将流媒体平台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双方完全可以相互支持实现共赢。乌萨伊乐观地表示,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意大利电影产业“终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光明日报罗马2月16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12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